第 165 章 实地考场(2/2)
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拼尽全力,把眼前这关键几步走稳、走好!
“书记,您这话真是及时雨!”李毅飞由衷地说,眼神里闪烁著感激的光芒,“我这就回去准备材料,明天一早就去市里!
这份『东风』,必须让市领导也感受到它的劲头!”
贾磊满意地笑了,拍了拍李毅飞的肩膀:“好!材料要准备扎实,重点突出咱们阳兴的规划蓝图、现实困难,特別是这个『垃圾变能源』项目的重大意义和部委的支持意向!
要让龙市长看到,咱们不是空喊口號,是真有决心、有路子、有盼头!”
午后,秋日的阳光带著点慵懒的暖意。李毅飞在招待所食堂简单陪著王教授一行吃了顿工作餐——两荤两素的家常菜。
饭毕,考斯特便朝著规划中的產业园区选址地驶去。
车子驶出县城,窗外的景象渐渐变得开阔而萧索。
道路两旁是大片收割后的稻田,远处散落著灰瓦白墙的低矮村庄,偶尔能看到一两个冒著白烟的砖厂烟囱。
李毅飞指著窗外,对身边的王教授介绍:“阳兴底子薄,过去发展有点乱,一些小厂子污染不小。
现在县里下了决心,该关的关,该升级的升级,政府也在想办法帮扶。
以后,那些有规模有前景的企业,都要集中搬到咱们规划的园区里。”
王教授专注地听著,不时点头。后排的博士生们也好奇地打量著这片即將成为他们“战场”的土地。
“我们的目標很明確,”李毅飞的声音不高,却带著一种力量,“就是要走一条新路,既要发展经济,也要守住绿水青山。
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这个园区,就是实现这个目標的『发动机』。”他指著前方一片地势开阔、植被稀疏的区域,“到了,就是那里。”
车子在一片略显荒凉的土地边缘停下。眾人下车。
脚下是砂质偏多的土地,稀稀拉拉长著些耐旱的茅草和荆棘丛,与远处连绵青翠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一阵秋风吹过,捲起细微的尘土,带著一种空旷和寂寥的味道。
“就是这儿了,”李毅飞踏上一块半埋在土里的青石,环视著这片广袤却贫瘠的土地。
“地质勘探报告显示,这片地方深层地质结构稳定,承载力强,就是表层土不行,种庄稼收成差。
正好拿来建咱们的新能源处理厂,物尽其用,也省得占用好地。”
王教授没说话,他像是瞬间切换了频道,眼神变得极其专注,甚至带著点锐利。
王教授蹲下身,从旁边博士生递过来的一个半旧帆布工具箱里,熟练地掏出一把地质锤和一截亮闪闪的金属探杆。
他用锤子在不同位置敲击地面,侧耳听著回音,感受著手腕传来的震动,然后选定几个点,將探杆用力旋进土里,再慢慢拔出来,仔细捻著带出来的土样,观察顏色、颗粒大小和湿度,甚至凑近鼻子闻了闻。
“嗯…砂壤为主,含砾,透水性良好…下层估计是页岩…”王教授一边看,一边低声自语。
几位博士生立刻进入工作状態,有人拿出gps定位仪记录坐標,有人摊开大幅的测绘图纸用铅笔標记,还有人手脚麻利地支起一个三脚架,架上了可携式风速仪。
李毅飞站在一旁,静静地看著这一幕。心里暗暗点头:这才是搞技术的样子,严谨、务实,一丝不苟。
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科学的態度。
“位置选得確实好!”王教授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脸上露出发自內心的笑容。
王教授指著铺开的地图,“李县长你看,这里到铜山市边上,直线距离也就二十多公里,到邻县清河的地界,撑死四十公里。
咱们的厂子建在这里,以后不光管阳兴的『垃圾』,铜山市外围几个镇,还有清河县的一部分,都能覆盖到!
运输距离合理,服务范围最大化,经济效益一下子就出来了!这个选址,有眼光!”
李毅飞点点头,目光扫过眼前这片贫瘠却承载著希望的土地:“教授,技术上的事,您是绝对的权威。
我只有一个要求:要建,就建一个能管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
规模、技术、处理能力,必须一步到位!不能因为现在钱紧或者怕担风险,就弄个『小玩意儿』凑合。
我们要建的,是能扛起阳兴未来环保和能源供应大梁的標杆!
是基石,不是过几年就得拆了重建的累赘!”
王教授闻言,瞳孔猛地一缩,隨即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芒!
他刚才心里確实有那么一丝顾虑,担心地方上魄力不足,只想搞个小的“样板”应付一下。
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县长,眼界和魄力远超他的想像!
“好!毅飞县长,有你这句话,我王一方这把老骨头,就拼了!
王教授的声音带著激动,他上前一步,用力握住李毅飞的手,那粗糙有力的手掌传递著沉甸甸的承诺,“只要县里能把土地、资金和配套政策落实到位,技术上,我打包票!
一定拿出看家本事,结合国际上最前沿的技术,设计一座国內领先且处理能力强大、能源转化效率高的现代化综合处理厂!
让它成为阳兴循环经济真正的『心臟』!”
李毅飞感受到王教授手上传来的力量和那份沉甸甸的决心,胸中豪气顿生。
他看著脚下这片尚显荒芜的土地,眼前仿佛已经浮现出未来的景象:整洁高大的厂房矗立,先进的设备高效运转,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输送出去。
围绕著这颗“心臟”,绿色的產业园区生机勃勃。园区內的企业有序生產,產生的废料被高效回收,成为新能源厂的“燃料”;
而新能源厂產出的电、热、气,又反哺园区企业,形成一个完美的、自给自足的生態圈。
运输成本降了,资源利用率高了,污染近乎绝跡!
“教授,我们一起努力!”李毅飞的声音沉稳有力,在空旷的田野上清晰地传开,“阳兴的未来,就看咱们怎么在这片地上把它干出来!”
夕阳的金辉给荒原铺上了一层暖色。考察团队的身影在拉长的光影中忙碌著。
王教授和博士生们还在激烈地討论著技术参数,测量著数据。李毅飞站在稍高的土坡上,目光深邃地凝视著这片承载著无限可能的大地。
这时,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掏出来一看,是妻子苏舒发来的简讯,只有短短一行字:
“一切都已弄好!”
李毅飞嘴角微不可察地向上扬了一下。京城的资本布局悄然落子,阳兴的科技蓝图正在实地展开,两条线在这一刻仿佛交织在了一起。
他收起手机,目光重新投向坡下忙碌的王教授团队。
秋风掠过田野,带来一丝凉意,也吹动了李毅飞额前的髮丝。
李毅飞的目光看向市区方向,心里盘算著明天市里匯报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