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申请专利(1/2)
李毅飞站在京大校门口,望著熟悉的校门,深吸一口气。结束了在外一段时间的奔波与研究,他终於回到了这所承载著无数梦想的学府。
经歷了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他疲惫的身心急需休整,於是决定先给自己放一天假。
这一天,他哪儿也没去,只是窝在宿舍里,美美地睡了个懒觉,醒来后又把这段时间积累的资料整理了一番,让自己的思绪也渐渐沉淀下来。
休息过后,李毅飞不敢有丝毫懈怠,第一时间便去拜访了学校里的几位教授。教授们看著眼前这个充满朝气又略显疲惫的学生,眼神中满是欣慰与期待。
在他们看来,李毅飞虽然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能力,但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样至关重要。
所以,几位教授並没有给李毅飞安排新的学习任务,只是语重心长地叮嘱他要好好看书,夯实专业基础,还告诉他,等年后再安排他学习其他技能。
李毅飞明白教授们的良苦用心,不过他也有自己的计划。这段时间难得有空,他决定把自己研发的地质活动探测仪申请专利。
在他心中,只有拿到专利,这个仪器才会更具权威性,也能更好地投入实际应用。而在申请专利之前,他必须要把仪器的3q验证做好,不能给別人留下任何挑毛病的机会。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毅飞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他仔细研究著探测仪的每一个细节,从外形尺寸入手进行修改。
为了让仪器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他反覆进行模擬操作,不断调整各个部件的位置和大小。
经过多次次的尝试,新的外形设计不仅更加符合人体力学,而且在携带和操作上都变得更加便捷。
在性能方面,他通过更换更优质的材料和优化电路设计,让仪器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运行,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严寒低温,都能適应。
对於数据探测部分,李毅飞更是下足了功夫。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实际探测数据,对探测算法进行了优化。
为了確定探测棒的最佳掩埋深度,他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进行了百次实验,记录下每一组数据並进行分析。
同时,他还对仪器的运行时间进行调试,通过改进电池续航和能耗管理系统,让仪器能够持续工作更长时间,满足长时间野外探测的需求。
时间在李毅飞忙碌的身影中悄然流逝。他清晰地记得,2008年註定是不太平的一年。
一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席捲而来,厚厚的积雪让道路瞬间封闭,无数归家心切的人被困在车站,那场景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
五月的大地震,更是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无数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园;到了下半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又让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大量人员失业,生活陷入困境。
这些即將发生的重大事件,时刻提醒著李毅飞要抓紧时间,儘快完善地质活动探测仪,也许这个仪器能够在未来的灾难中发挥作用,减少一些损失。
好在李毅飞前期对探测仪的研发已经做了大量工作,这次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一些改进和优化。
当所有的验证数据都整理完毕后,他第一时间想到了王成老师。从开学到现在,李毅飞和王老师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联繫。
王老师在学校里人脉广泛,在李毅飞心中,他就是自己在遇到困难时的“及时雨”。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李毅飞拨通了王老师的电话,语气中带著一丝期待和紧张:“王老师,不知道您有没有认识专利局的人,我想申请一个专利,但我不认识人,想快点拿到专利號。”
电话那头,王老师沉默了片刻,隨后爽朗地笑了起来:“毅飞啊,这事包在我身上!”说完,王老师便拿起电话,拨通了专利局成局的號码:“成局,我是京大的王成,不知道您现在方便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