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第一步,工业自动化开始(1/2)
第222章 第一步,工业自动化开始
最重要的是,这些密封件不光能够用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建筑,水暖密封方面在於桂英的展示电子版里面也都有体现和暗示。
给客户方向是很重要的,汽车城老板越看眼晴越亮,每一页上面都有一个丰田供应商的標誌,这给客户足够的信心。
作为一个老板,电子邮件只是回復了一个收到,其余的没做任何回復。
下午时间,汽车城老板带上样件和电脑开始走访跟前的所有水暖,建材销售网点,包括汽车维修店铺。
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汽车城老板的车子一箱油跑没了,终於下定决心,回家抵押了商品房,把车子也做了抵押,甚至自己的店铺也做了抵押,直接凑了一百万。
“於经理,我凑了一百万人民幣。订货的目录已经给您了,咱们就按照分销商合同进行。以后超过500以上的线上採购必须从我这里走货,线下权属归我,本地区不能出现第二家代理,如果您能够信守承诺,我马上打款。”
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汽车城,老板豁出去了。
“放心,我们全自动化管理公司,这种错误一定不会出现,您不是我们第一个这样合作的客户,也不能是最后一个。我们在其他地区都有成熟的合作样本,您就等著发財吧。”
分销商渠道的建立就是一个据点效应,很多公司都是销售人员找客户,沈浩创新性的把线上销售和大数据融合,经过销售人员的引导。
这一个月,过年回来的这几天,於桂英每天平均签订五个销售点大客户给分销经理,小客户还是归属弗斯特,看上去这是对弗斯特利润的瓜分,实际上呢?这个创新型的举措让弗斯特的品牌渐渐的铺满大街小巷。
於桂英这里火力全开的时候,小朱这里也不湟多让,尤其在关內汽车保有量非常高。
刚开始的几天於桂英签订的代销商数量远远超过小朱,一周后,小朱直接和於桂英数量持平,半个月的时候小朱已经把业务拓展到大江南,数量翻倍了。
“渡边经理,我们现在出货太慢了,您能不能给出解决方案?增加產能还是继续现在的办法?现在全国各地都等著要货呢。”
於桂英一天好几次找渡边雄一,渡边却是淡定得很。
不直接给回答,而是带著笔记本,拿著秒表进入硫化车间盯著每一台设备开始计时。
五天时间后,渡边雄一找到沈浩,松本,还有研发中心的负责人丁或。
“我统计了一下,我们出货慢的原因主要是工人上下料占用时间太多,我以前在日本见过工业机器人。我们现在的產能如果继续增加设备对於將来並没有好处,所以我建议採购机器人零部件,回来后组装。”
“久奈昭和的佐佐木是机器人专家,当年就是做这个的,设备买回来,他做调试就可以。当然我们也可以做机器人,现在还是很简单的,这件事可以交给佐佐未来完成。0型圈撕边直接用机器来做,比人工快一倍还多。我们的操作工可以优化到橡塑机械公司那里做工作。”
“这是机器人的方案,我们可以先改造一条线试一下,这是我的数据分析,可行!”
作为橡胶件公司的总经理,渡边拿下丰田公司的订单后,並未著急扩展,就是担心產能不够。现在果然发生了这件事,渡边首先要解决这件事。
“大家的意见呢?丁或,软硬体方面你们能够做到么?”
机器人这件事,沈浩准备了很久了,现在时机终於成熟了,渡边雄一提出的正当时。
虽然这会降低一部分的用工,后期沈浩会有地方用这帮人,不著急。
这条路是必然要走的,渡边这帮人的热血沈浩绝对不会让他们冷下来。
“可以达到,我这里有一部分模型,渡边先生让佐佐木从日本找到恩斯凯的轴承就行,我们国內的轴承暂时买不到精度太高的。现在研发中心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上面不困难。”
“王师傅项目组现在经验很丰富,我们正在考虑相关的项目,您可以適当的看一下。”
丁或拿著厚厚的笔记本,看了一下標籤,翻到一张图,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面。
渡边看著投影仪上面的图片,直接拍手。
“考考戴斯!就是这个,我们工厂的研发中心,饺子戴斯!”
什么叫做高效的团队,你要什么我就能够给什么,绝对不会让你有一丝失望,现在渡边雄一非常庆幸自己加入了沈浩的弗斯特。
“具体方案能够展示一下么?有没有对应的视频或者动画?”
沈浩没太看明白整个设计,丁或一句解释也没有,插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展开自己製作的动画。
里面是一个气动机械手,尾部是吸盘,方案太简单了,就是迴转结构。送料和装料只是多了一个伸缩动作。所有的原材料摆好位置,剩下的就是机械迴转。
“丁工,如果在我们的案板上加上轨道,是不是一个机器人就能够同时管理多个工作檯了,一根长一点的光轴就可以,或者丝槓,增加成本效率彻底提升才对是不是?电缆拖链我们公司就有生產,你想一下。”
沈浩看了一下整个设计,马上给出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
“好,完美,就是要这样的效果。”
见到沈浩在笔记本上面给出了方案,丁或和渡边雄一全部拍手,松本几个人全程就是看著,此时目光里都是兴奋。
节省下来的资金,简直就是白捡钱。
剩下的去胶边的工序更简单,一个螺旋离心机就可以达到,后期在速冻工序一次性离心,前期趁著热乎能够百分之八十全部去除。
质量部飞快记录,丁或和渡边以及松本全部各司其职,弗斯特橡胶厂和塑胶厂就跟上了高铁一样开始飞速发展。
第一条线的赶製只用了半个月,十个轴承,佐佐木是手提过来的,家里做长丝杆,王选成开车去了一趟齐二工具机厂,连带后期的驱动洗头都拿回来了,就是这么迅速。
吸盘这些东西都是標准件,弗斯特公司最不缺的就是气源,马勛调配了耐热橡胶,整个改造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