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流年不利(2/2)
纪淑妃內心激动犹胜儿子,儿子总算是熬出头了啊。
…
晚膳后,朱佑樘小坐一会儿,回了乾清宫偏殿。
一向不爭宠的纪淑妃,头一次挽留皇帝夫君,今夜她要好生服侍……
~
雪夜人静好春宵,柳垂又把柳枝摇,情深带风翻红浪,白雪易融春难消……
…
元宵节后。
朱佑樘谨遵旨意,搬去了东宫。
群臣沸腾了。
一个个激动的热泪盈眶,皇上终於让太子去东宫了,且还赋予了部分理政权。
这下,他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跟太子接触,再不用为见不到太子而忧虑了。
一时间,太子东宫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说难听点儿,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搞太子党。
不过,朱见深並不在意,也没阻止,提出让太子搬去东宫时,他就料到了这种局面,且这也不算是坏事。
提前让太子接触臣子、政务,利大於弊,至於架空自己……朱见深一点也不担心。
太子没那个本事,群臣没那个胆子。
当年,太祖还让懿文太子早早监国呢,太宗那等敏感,都放心让仁宗监国,自己远征漠北打仗;他就在皇宫大內,还怕翻天不成?
真要怕,那乾脆也別立太子了。
大明皇帝对太子的提防,较之唐,可以说几乎没有。
朱见深履行了承诺,真给予朱佑樘一定的理政权力,每天都有一些奏疏送去东宫。
只是……朱佑樘批覆过的奏疏,都要再经他过一遍。
饶是如此,朱佑樘也很满足了,群臣亦是如此,难得见皇帝让步,他们还有什么好挑的。
一时间,朝局充满活力,百官干活都有劲儿了……
三月,
年事已高的商輅,以身体不適为由,申请告老还乡。
朱见深驳回,升任其做內阁首辅。
被吊著这么多年,商輅总算是坐上了梦寐以求的首辅之位,然,他真的老了。
首辅仅做了一个月,商輅再次请辞。
朱见深依旧驳回,同时,召刘健入阁,让商輅好好带,为了大明,再干两年。
商輅深感无奈,他请辞並非客套,而是真心力有不逮,奈何,皇帝不让走,他也只能咬著牙干。
朱见深是明白人,万安是铁桿马仔,可做实事……万安真不行,还得让有才干的人来。
刘健是李青推举过的人,他相信李青的眼光,且刘健资歷也够。
八月,
商輅再次请辞。
乾清宫。
商輅乞怜道:“皇上,老臣已是古稀之年,实不能为君分忧了,还望皇上恩准臣落叶归根。”
这么大人了,確实干不动了……朱见深也不好再驳回,点头道:“卿之功劳,朕看在眼里,来人,赏……”
再惊才绝艷的人,也逃脱不掉时间的腐蚀,连中三元的商輅,就此退下政治舞台……
不过,江山代有才人出,走了一个商輅,並不会影响到大明江山社稷。
新人刘健,很快就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很受朱见深器重,且还特赐他,每月逢十可去东宫帮助太子理政。
如此一来,刘健一跃成为了庙堂的风云人物。
就连六部九卿,也是以礼相待。
相比之下,太子讲师李东阳,翰林院编修谢迁,就显得默默无闻了。
十月。
朱见深拨款百余万两,让在福..建抗倭的水师总兵官李宏,招募兵士,铸造舰船,把福..建划归水师第二要地……
~
成化二十二年,春。
朱祁镇病了,病的很重。
在太医的竭力挽救下,勉强算是转危为安,却也落下了病根儿。
据太医说,太上皇是患了呆症。
长久封闭自己的朱祁镇,真的呆迷了,有时,连朱见深都认不出来。
绝大数时候,他都处在痴迷状態,话本也很少看了。
他整日神神叨叨,嘴里念念有词,奴婢们也听不清他在念叨什么,只能哄著,劝著……
数月后,
贞儿也病了。
太医院的太医们直呼流年不利,然后,全力抢救皇贵妃。
皇贵妃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朝野皆知,他们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医治太上皇小。
幸赖,功夫不负有心人,皇贵妃的命也给保住了。
贞儿倒是没落下病根儿,但她压根儿就没痊癒,身体断断续续地时好时坏,药不能停,朱见深很是忧心。
同时,也很忧惧。
他害怕,害怕万姐姐离自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