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一试夫君 (上)(1/2)

事实证明蒙义想多了,因为姬姜领著他进入了一座轩室也就是高大宽敞陈设讲究用於接待宾客的房间內。蒙义看看周围跟著这么多人,他的心碎成了一地渣。

姬姜命曼儿取来一尊青铜双耳瓶放在一张桌案上,然后对蒙义说:“世子箭术精湛,想来对这投壶之礼也不陌生。我们今天就比投壶如何?”

蒙义现在是只要不让他作诗那干啥都行,所以痛快地答应了。

投壶是华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於射礼。由於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侯置鵠;或者由於宾客眾多,不足以备弓比耦;又或者有的宾客的確不会射箭,故而以投壶代替弯弓以乐嘉宾,以习礼仪。隨著投壶之礼的推广对投壶的壶也有所改进,即在壶口两旁增添两耳。因此在投壶的式上就多了许多名目,如“依耳”、“贯耳”、“倒耳”、“连中”、“全壶”等。

在投壶方式上分別有“有初”(第一箭入壶者)、“连中”(第二箭连中)、“贯耳”(投入壶耳者) 、“散箭”(第一箭不入壶,第二箭起投入者)、“全壶”(箭箭都中者)、“有终”(未箭入壶者)、“驍箭”(投入壶中之箭反跃出来,接著又投入中者)等。

別看著是一个游戏,但却是流行於列国贵族当中的礼仪,行礼者皆著礼服才行。参礼者包括:主一人:投壶礼的主持者。宾一人:投壶礼的参与者。司射一人:投壶礼的具体指挥者。乐工一人:演奏音乐。

使用的礼器包括投壶两尊:金属制、陶瓷製等均可。投壶中盛以红小豆,使箭矢投入后不至於弹出。投壶的標准尺寸为壶颈长七寸,口径二寸半,壶高一尺二寸,容斗五升,壶腹五寸。(皆周代度制,一寸合2.31厘米)

矢若干。古礼要求以柘木製,在以后的朝代也有以竹、木製成的。也就是用木头削成矢状,矢长二十厘米,首端锐尾端钝。矢需准备至少八支以上。因为壶与矢是投壶最重要的礼器,製作时也是很精美的。

除此之外还有算若干。算使用竹木製成,用来计算成绩。还需要酒爵一对,是宾主饮酒之用。

其流程如下:宾主就位之后,投壶之礼开始,首先是三请三让。此时主人奉矢到宾客面前。主人请曰:“ 某有枉矢哨壶,请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又重以乐,敢辞。”

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以请。”

宾曰:“某赐旨酒嘉肴,又重以乐,敢固辞。”

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

宾对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

这意思简单地说就是主人说:“咱俩比赛投壶,谁输谁喝酒。”

宾客说:“你的地盘你做主。”

主人说:“別废话敢不敢比?”

宾客说:“小样似的,怕你呀,来!”

於是宾客向主人行拜礼,接受主人奉上的四只矢。主人答拜,宾主相互行揖礼,於席上正坐,面对壶所在的席之方位,做好投壶准备。

接下来比赛正式开始,这道流程叫做进壶。司射把两尊壶放到席案对面的蓆子上(壶离主宾席位的距离为二矢半),分別正对宾与主人,隨后返回司射席位,向宾主宣布比赛规则,即投壶之礼,再令乐工奏《狸首》然后比赛开始。《狸首》乃是诗经名篇,瑟曲,已失传。现在可用琴曲《鹿鸣》替代,古人注重礼仪,因此投壶动作应与节奏相和,这意思就是说,你既要投的准还得投的美,既得扔出矢还得跳著舞。隨后,宾主依次投壶,將八只矢投完。为一局。

作为司射的吕禄甫摇头晃脑的说完规则之后,蒙义的汗就下来了。他暗自感嘆古人诚会玩儿,一个简单的游戏居然能整的这么复杂,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那是需要精明的头脑和高潮的领导艺术地,能干成这样的事的人一般大小都是个领导。

可关键是蒙义一直以来都是著力想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这与投壶之礼似乎背道而驰。最令蒙义头疼的是,扔个箭还得跳舞,很难想像一帮大老爷们手里捏著根木头做的箭扭扭噠噠扔了出去,这玩意能中才见了鬼嘞。

然而事实再次教育了蒙义,古人的智慧是不可小覷的。当月声响起之时,姬姜手持一支木矢和著乐声婀娜离席,曼妙的舞姿犹如仙女下凡一般,那小蛮腰扭得只把蒙义看得眼发直心乱蹦,鼻子发痒嘴发乾,浑身上下直打颤。不要想得那么齷齪,蒙义这是被嚇的,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应该这样。这姿势姬姜舞起来挺美,若是蒙义舞起来怕是要被人笑掉大牙了。

嗖,叮。姬姜投出的木矢不偏不倚正中投壶正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