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广开財路(1/2)

洪熙元年三月底的泉州府,刺桐正开得浓烈似火。当地有名的富商巨贾周子聪刚在自家绸缎庄核完帐,就见管家匆匆跑进后院,髮髻上还沾著几片飘落的赤红瓣:“老爷,老爷,是知府王大人来了!轿子直接停在巷口,还没带几个隨从。“

周子聪心中一惊,赶忙放下算盘,铜珠子还在那里兀自噼里啪啦响。这位与他同榜中过秀才的同乡老友,自去年到任后就一直因为公务繁忙,与自己几乎没有见过几次面,此刻竟在申时三刻登门,靴底还沾著城南港口特有的黑泥。

“王老哥怎有閒情来我这小院?”周子聪迎到二门,见王海涛已撩开月白袍的下摆,腰间象牙牌在日光下泛著温润的光。

“周老弟。“王海涛顾不上喝管家递来的蒙顶茶,直接拽著他进了西侧厅。

当值的小廝刚退出,王海涛就一把揽住周子聪的肩头,官袍上的鷺鷥补子蹭过对方的杭绸长衫:“哥哥今日来,是要告诉你桩天大的事——当今皇上要开海禁了!”

茶盏盖落地的脆响惊飞了窗外的画眉。

周子聪盯著老友发亮的眼睛,手指还停在倾倒的茶盏边缘,温热的茶水顺著紫檀桌面蜿蜒成溪:“太祖皇帝定下的片板不得下海……老哥莫不是喝了早酒?”

周子聪想起洪武年间叔父因私贩苏木被抄家的往事,他家墙根下那堆腐烂的船板至今还在霉味。

“公文就在州府籤押房的案头!“王海涛从袖中抖出半幅盖著海道提举司朱印的文书,边角还留著拆封时的毛边,“四月初一正式颁行。你看这——”

王海涛指著文书第三行,周子聪赶忙凑了过来,“朝廷要发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图,还有福船的建造图纸!”

阳光透过雕窗欞,將“缴纳五百两纹银领取”的文字照得透亮,像极了码头晒场上的硃砂。

周子聪忽然笑了,笑声里混著些许苦涩与震颤:“皇上这是要拿宝船的家底来换西洋的银子啊……”周子聪指尖划过文书上“市舶司抽分”的条款,仿佛能摸到二十年前父亲藏在舱底的胡椒粒。

“可不止换银子!”王海涛推开临窗的槅扇,港口方向传来隱约的號子声,“去年漳州有艘三桅船偷去吕宋,一船青瓷换了两千斤肉豆蔻。若有了郑和的《针路簿》,泉州商船能直抵天方国的麦加港!”

王海涛从靴筒里摸出个油纸包,展开竟是半张描摹的海图残片,上面用硃砂標著满剌加的锚地,“这是我从提举司库房偷抄的,你瞧麻喏巴歇国的航线標记,和《岛夷志略》分毫不差。“

海风裹著咸腥味涌进厅,周子聪望著东墙下那架蒙尘的星盘——那是父亲当年从占城带回的物件,铜製的刻度盘上还留著海水侵蚀的痕跡。

“可造船的柚木……还有能掌十二丈大船的老船工……”周子聪的声音忽然低下去,想起港边那些蜷缩在破船里的老水手,他们的罗盘早被海水泡得失灵。

“朝廷早有打算!”王海涛用茶盏在桌上兴奋地画著圈,“龙江船厂正在修復永乐年间的旧宝船,內官监还从广州调了三十名老船工。你只需交五百两,不仅得图,首次出海还能入册官办商船队,掛內府的牙旗出去!“

王海涛忽然压低声音:“听说首航船队要去满剌加换香料,带队的竟是司礼监的宋锦——那可是隨郑和下过西洋的老人。“

酉时的阳光將二人的影子投在青砖上,像两艘即將起航的船。周子聪摸著星盘冰凉的铜缘,忽然想起父亲临刑前塞给他的贝壳,上面刻著“顺风相送”四个字。

此时的北京紫禁城,朱高炽正將解除海禁的新规奏摺递给夏元吉。御案上摊著的那本《武备志》里,《郑和航海图》的摹本被硃砂笔圈出关键锚地,旁边批註著:“市舶之利,可充京营数月之军餉。”

殿外忽然传来小太监的通报,说厦门府报来商人缴纳图银的预备名册。

夏元吉闻言抚须笑道:“陛下这步棋,既是开海通財,更是用商人之舟,续太宗皇帝未竟之航啊。”

皇帝望向窗外渐沉的暮色,想像著厦门港即將扬起的万面风帆,那些缀著刺桐的船帆,终將载著洪熙新政的期许,重新驶向大明王朝遗忘已久的蔚蓝海洋。

洪熙元年三月底的泉州府,刺桐在暮色里落了满地。

周子聪望著窗外纷飞的赤红瓣,忽然將手中的海图残片推到一旁:“王兄,不瞒你说,小弟实际上並不怎么贪图海上厚利。“

周子聪指尖划过桌沿的茶渍,想起去年被税吏强征的三成商税:“陆地上做生意,尚且还有层层盘剥如附骨之疽,若非老哥照拂,我这绸缎庄早被啃得只剩空架了。“

王海涛放下茶盏,官袍上的鷺鷥补子在烛火下泛著微光,声音里带著几分热切:“朝廷早有绸繆!”

王海涛边说边从袖中抖出两页盖著硃砂大印的文书:“你看这《市舶新例》:出海货物只抽十税一,直接缴给沿海的外贸监,地方官敢多征一文,便是流放三千里的罪名。“

文书边角还粘著半张邸报,上面用硃笔圈著“浙江贪吏剥皮实草”的案牘,“上个月刚处置了温州同知,他私扣朝廷试航商船的货税,如今人皮还掛在城门口呢。“

夜风裹著海腥味灌进厅,周子聪摸出怀里的玉扳指——那是去年给税课司大使送礼剩下的物件。

当王海涛说到“外贸监由司礼监直管,太监任提举”时,他忽然想起父亲被抄家时,那些奉旨查抄的锦衣校尉腰间的绣春刀。“若真如此……”周子聪的声音忽然亮起来,“小弟愿出千金换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