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涅槃重生(1/2)

郑裹珍站在南山庵门口,雨水顺著她的脸颊滑落。慧明师太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將她最后一丝希望也剜去了。

“孩子已经不在国內了。“

“吴小姐今早带他去了香港,之后会转机去瑞士。“

“念安是吴先生唯一的儿子。“

每一句话都像重锤击打著她的心臟。瑞士——那么遥远的地方,她甚至不知道这个国家在地图的哪个角落。没有护照,没有签证,她连飞机都上不去。

郑裹珍踉踉蹌蹌地走下山,雨水混合著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能去哪里。吴家已经切断了她所有的路,连报警都成了笑话。

“放手吧。“慧明师太的话迴荡在耳边。

郑裹珍突然停下脚步,仰头让冰冷的雨水冲刷著脸庞。

“不。“她轻声对自己说,声音在雨中几乎听不见,“绝不。“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逐渐清晰——如果现在她无法对抗吴家,那就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强大到足以让吴家正视她的存在,强大到能够夺回自己的孩子。

雨停了,郑裹珍站在空荡荡的街道上,擦乾了眼泪。她摸了摸包里那一百万现金,做出了决定。

——回云南。

那里是她生孩子的地方,也是她熟悉了一年多的地方。在那里,她至少还有立足之地。

三天后,郑裹珍踏上了返回云南的列车。车窗外的景色飞速后退,就像她过去的人生,一去不返。她望著窗外,手指不自觉地摩挲著那张念安的照片。

“等我,妈妈一定会来接你。“她在心里默默承诺。

云南的阳光一如既往地明媚。郑裹珍回到昆明后,没有急著找工作,而是开始考察各种生意机会。她知道,靠打工永远无法积累足够的资本和力量对抗吴家。

那一百万,是她的启动资金,也是她的武器。

在昆明转悠了几天后,郑裹珍决定前往丽江。那里旅游业发达,或许有她的机会。丽江古城的热闹超出她的想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穿梭在石板路上,街边的商铺和民宿鳞次櫛比。

郑裹珍一连几天都在古城里转悠,观察那些生意红火的民宿有什么共同点。她发现,真正受欢迎的不仅是装修精美的房子,更是那种能让客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氛围。

“如果是我来经营...“郑裹珍在心里构思著。

机会来得很快。在古城边缘的一条小巷里,她发现一家掛著“转让“牌子的老院子。院子不小,但年久失修,墙壁斑驳,木结构也显得有些腐朽。位置不算最好,但胜在安静,而且价格在她的预算范围內。

“这院子有上百年歷史了,“房主是个上了年纪的纳西族老人,“我年纪大了,孩子们都在外地,没精力打理了。“

郑裹珍仔细查看了院子的结构,虽然破旧,但骨架尚好,尤其是中央那棵古老的桂树,让她一见倾心。

“我要了。“她几乎没有犹豫。

手续办得很快。郑裹珍用六十万买下了这个院子,剩下的四十万,她准备全部投入到装修和前期运营中。

装修的日子比想像中更辛苦。郑裹珍事必躬亲,从设计图纸到选材监工,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她白天在工地忙碌,晚上就睡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有时候累得手指都抬不起来,但一想到念安,她又咬牙坚持下去。

“郑老板,你这院子打算做成什么风格啊?“工人们好奇地问。

“要有纳西族的传统元素,但也要舒適现代。“郑裹珍指著图纸解释,“客房不多,但每一间都要有特色。公共区域要大,要有家的感觉。“

她特意保留了那棵桂树,在树下设计了茶座和阅读区。老房子的木结构经过加固和翻新,重新焕发光彩。墙壁用传统的夯土工艺修復,既环保又保留了原始风貌。

三个月后,当脚手架全部拆除时,一个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精品民宿呈现在眼前。郑裹珍站在院子里,看著自己一手打造的心血,眼眶湿润。

“该取个什么名字呢?“她思索著。

目光落在那棵桂树上,念安的笑脸浮现在眼前。

“就叫'念安居'吧。“她轻声说。

开业前,郑裹珍做了充分的准备。她请人设计了宣传单,在各大旅游平台註册帐號,甚至自己还学会了简单的摄影和修图,为每一间客房拍摄了精美的照片。

“念安居“开业那天,郑裹珍穿上了纳西族的传统服饰,站在门口迎接第一批客人。她紧张得手心冒汗,但脸上始终保持著温暖的微笑。

“欢迎来到念安居。“她对每一位客人都这样说,“希望您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令她惊喜的是,开业第一周,客房就全部订满。客人们喜欢这里的寧静氛围,喜欢郑裹珍亲手准备的早餐,更喜欢她那种发自內心的关怀。

“郑姐,你这里比五星级酒店还舒服!“一位来自上海的客人临走时这样说,“下次来丽江,我一定还住这儿。“

口碑是最好的gg。“念安居“的生意越来越好,郑裹珍开始考虑扩张。她用第一年的盈利买下了隔壁一个小院子,改造成了四间更高级的套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