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空房子(1/2)
裹珍这两天发现老太太开始收拾东西,是在王铁柱“头七“那天。老人把墙上的老掛历取下来,撕下印著“忌“的那页,折成了小船放进灶膛。火苗窜起来时,她突然说:“东村老陈家要买这房子。“
裹珍正往簸箕里扫香灰,手一抖,灰撒了一地。“您要搬去哪儿?“香灰扑在鞋面上,像一层薄雪。
“柱子他表哥来接我。“老太太把神龕里的观音像包进红布,“你...你有什么打算没?“
裹珍摇摇头。簸箕里的香灰被穿堂风吹散,打著旋儿升到房樑上,又缓缓落下。老太太的银鐲子当票从柜子缝里飘出来,落在裹珍的脚边——已经过期三个月了。
接下来的日子像一场快进的皮影戏。老陈带著媳妇来看房,手指在堂屋柱子上敲敲打打,说椽子被虫蛀了要压价;老太太的侄子开著小卡车来拉家具,把八仙桌搬上车时磕掉了一个角;裹珍整夜整夜坐在丫丫的小床上,看月光把墙上的身高刻度照得发亮。
签契约那天,裹珍主动避了出去。她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坐到日头偏西,树影从西边挪到了东边,蚂蚁爬了她一裤脚。回程路过老李家荒宅时,她鬼使神差地走进去,在塌了半边的灶房里坐了很久。当年藏私房钱的铁盒还在,里面除了几张霉变的纸幣,还有一片乾枯的柿子树叶——是去年秋天和丫丫一起捡的。
家里面静得出奇。老太太在堂屋数钱,钞票沙沙的声响像春蚕在吃桑叶。“我给你留了两千。“老人推过来一叠钱,指关节上的老茧刮过票面,发出轻微的嚓嚓声。
裹珍没接。她盯著老太太空荡荡的左腕,那里有一道白印子,是戴了三十年银鐲子留下的。“不用。“她声音很轻,“我有手有脚,还年轻。“
老太太突然抓住她的手,力道大得惊人。“拿著!“老人的指甲掐进她皮肉里,“你...你去趟镇上...“话没说完就咳嗽起来,一口痰里带著血丝。
裹珍这才注意到,老太太收拾的包袱里没有冬衣——老人知道自己活不到冬天了。
卡车来接人的那天,下著小雨。老太太穿著一件簇新的蓝布衫,头髮梳得一丝不苟。她最后看了一眼堂屋的神龕,那里只剩一个长方形的灰尘印子。“钥匙我给老陈了,“她拄著拐棍站在雨里,“你...你多保重吧。“
裹珍站在屋檐下,看著卡车碾过泥泞的村路,消失在雨幕中。院里的柿子树被雨水洗得发亮,青柿子掛满枝头,沉甸甸地压弯了枝条。再过一个多月就熟了,往年这个时候,丫丫总会仰著小脸数果子。
老陈来收房那天,裹珍正在灶台前烧最后一把火。她把丫丫的课本、病历本,还有那个断耳朵的兔子掛件,一件件放进火里。火苗躥起来时,老陈媳妇在院里尖著嗓子喊:“哎哟这被褥可不能带走!算固定装修!“
裹珍拎著一个蓝布包袱走出院门,里面是两件换洗衣裳和那张全家福。老陈正在换门锁,新锁亮晃晃的,映出她变形的脸。背后传来老陈媳妇的嚷嚷:“丧门星可算走了...“
村口的班车半小时一班。裹珍坐在站牌下等车,手指无意识地摸著包袱皮上的补丁——那是丫丫化疗吐脏后,她连夜缝上的。补丁针脚细密,绕成了一个小小的太阳。
车来了,裹珍却没上去。她突然转向通往镇上的小路,布鞋踩在泥泞里,一步一个湿脚印。风把路边的蒲公英吹散了,白絮粘在她裤腿上,像不肯离去的小手。
镇上的集市正热闹,裹珍在布摊前站了很久。老板娘是个热心肠,听说她会针线活,热情地招呼:“大妹子,我这缺个帮手,包吃住!“
裹珍的手指抚过一匹蓝布,布料凉丝丝的,像春天的溪水。“我...我想买点红毛线。“
老板娘麻利地扯出一团红线:“要给孩子织毛衣?“
裹珍没回答,只是轻轻点了点头。阳光透过塑料棚顶照在毛线上,映得那红色格外鲜艷,像丫丫最后发烧时的小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