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新寡与鰥夫(1/2)
裹珍在砖厂食堂找到一份临时工的活计,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和面、蒸饃、烧大锅菜,忙到日头西斜才能歇口气。燕子男人帮忙安排的住处是砖厂废弃的保管室,不到十平米,窗户漏风,雨季时墙角会长出青苔。但裹珍已经很知足了——至少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离小树也只有十几里路。
每月初一,是她和李老蔫约定的探视日。天不亮她就起床,换上最体面的衣裳,揣著攒了一个月的零嘴——有时是几块水果,有时是镇上买的动物饼乾,走两个时辰的土路回村。
第一次回去时,小树躲在李老蔫身后,黑葡萄似的眼睛里满是陌生和恐惧。裹珍的心像被针扎了一样疼,她蹲下身,轻声唤道:“小树,是娘啊......“
孩子摇摇头,奶声奶气地说:“你不是我娘,奶奶说,我娘死了。“
裹珍的眼泪“唰“地下来了。李老蔫站在一旁,黝黑的脸上写满愧疚:“娘......娘瞎说的......“
那天临走时,小树终於接过了她手里的,但没有叫她娘。裹珍走出老远,还能听见婆婆尖利的嗓音:“谁让你要她的东西?不怕下毒啊!“
第二次回去,小树已经会主动跑过来,翻她的布兜找吃的。裹珍趁机把孩子搂在怀里,贪婪地嗅著他身上的奶香味。李老蔫蹲在门槛上抽菸,时不时往这边瞟一眼,眼神复杂。
“他对你好吗?“裹珍小声问孩子。
小树正专心啃饼乾,含糊不清地说:“爹好,奶奶凶。“
裹珍鼻子一酸。她多想带著孩子远走高飞啊,可眼下连自己都养活不起,拿什么养孩子?燕子说得对,得先站稳脚跟,再想办法。
第三次探视日前夜,下了一场暴雨。裹珍顶著风雨上路,浑身湿透,怀里揣著的鸡蛋糕却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走到半路,她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泥泞里。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的炕上,身上盖著打著补丁却很乾净的被。
“醒了?“一个粗獷的男声响起。
裹珍转头,看见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坐在炕沿,络腮鬍,浓眉大眼,身上的工装裤沾满油渍。她下意识往被子里缩了缩:“你是谁?我在哪里......“
“我王铁柱,“男人挠挠头,“跑运输的。路过看见你晕在路边,就给你捎回来了。“
裹珍这才注意到窗外停著一辆蓝色的小货车,车身上喷著“县运输队“几个褪色的大字。她挣扎著要起来:“谢谢大哥......我得走了......“
“走啥走?“王铁柱皱眉,“烧还没退呢!“他倒了杯热水递过来,“你去哪?我送你。“
裹珍捧著杯子,热气熏得眼睛发酸:“李家村......看我儿子......“
王铁柱的表情突然变得古怪:“你是......李老蔫的......“
“前妻。“裹珍轻声说。
“巧了,“王铁柱苦笑,“我正要去找李老蔫呢。“
原来王铁柱是李老蔫的远房表兄,刚死了媳妇,留下个三岁的闺女丫丫。这次回来,一是奔丧,二是托亲戚帮忙照看孩子。
“我常年在外面跑车,“王铁柱嘆气,“丫丫不能没娘啊。“
裹珍心里一动。她看著这个五大三粗却手足无措的男人,突然看到了希望——如果嫁给王铁柱,她就能名正言顺地回村,天天见到小树。至於感情......经歷过李老蔫,她早就不奢望了。
“你......“裹珍鼓起勇气,“考虑过再娶吗?“
王铁柱愣了一下,隨即摇头:“丫丫还小,我怕后娘对她不好。“
“我对孩子好,“裹珍直视他的眼睛,“因为我也有个儿子,在李家。“
两人沉默地对视了一会儿,王铁柱突然明白了她的意思:“你是说......“
裹珍点点头:“我当你闺女的娘,你让能我回村看儿子。“
王铁柱搓著粗糙的大手,陷入沉思。屋外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在炕沿上那一小块水渍上,闪闪发亮。
“行,“他终於开口,“但有个条件——丫丫你得当成是你亲闺女,不能偏心。“
裹珍鬆了口气:“我保证。“
就这样,一桩各取所需的婚姻达成了。没有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只有两个伤痕累累的成年人和两个没娘的孩子。
王铁柱开车把裹珍送回砖厂,路上买了一包大白兔奶:“给丫丫的,就说......就说她新妈妈给的。“
裹珍接过,心里五味杂陈。她即將成为另一个孩子的母亲,却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命运像个残忍的玩笑,总是给她最不想要的“惊喜“。
燕子听说这事后,惊得差点摔了茶缸:“你疯了?王铁柱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前年还把人打住院了呢!“
“我打听过了,“裹珍平静地整理著少得可怜的行李,“他打的是调戏他媳妇的二流子。“
“那也不能......“燕子急得直跺脚,“你图啥啊?“
裹珍停下动作,轻声道:“小树。“
燕子不说话了。作为母亲,她理解这种执念。
三天后,王铁柱开著那辆蓝色小货车来接裹珍。他颳了鬍子,换了身乾净的工装,甚至还喷了髮胶,头髮梳得油光水亮。裹珍抱著小包袱上了车,后座上坐著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怯生生地看著她。
“丫丫,“王铁柱粗声粗气地说,“叫娘。“
丫丫咬著嘴唇不说话,大眼睛里满是警惕。裹珍从兜里掏出那块大白兔奶:“吃吗?“
孩子犹豫了一会儿,伸出小手接过,小声说了句:“谢谢阿姨。“
王铁柱尷尬地挠头:“慢慢来,慢慢来......“
去王家村必须经过李家村,车开进李家村村时,不少人在指指点点。裹珍挺直腰杆,目不斜视。她知道村里人会怎么说——“二婚头““攀高枝““不要脸“。但为了小树,这些閒言碎语算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