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向黄岩行驶(2/2)

能用可吸收线缝合伤口,还有麻醉能力,苏康的医术着实令林浅十分欣赏。

当初把他从广州绑来,真是个好主意。

林浅示意吕周把裤子放下,说道:“白火长有事出去一趟,这几天你来帮我传令。”

吕周听了极为激动,当即抱拳跪倒在地,脸憋得通红:“谢舵公栽培!”

林浅让他起身,半开玩道:“帮我传令可不是个轻松差事。”

吕周抱拳:“愿为舵公鞍前马后!”

林浅见他说话有些文气,问道:“读过书?”

“回舵公,没读过书。小时候爱听说书,这些词是跟说书的学的,”

林浅后面又问了几个问题,算是摸清了吕周的底细。

“从今日开始,帮我收集岛上石墨、红丹,然后给俘虏营的队正送去,叫他和昨晚一样研磨,把磨好的粉末带到码头混合,具体怎么做,去问火长。”

“是。”

“去吧。”

因为碳热剂需要求极细的研磨和充分摇匀,需要大量劳动力。

所以数日间,俘虏的劳动昼夜不息,被折磨的苦不堪言。

林浅叫吕周找了片无人的沙滩,搭建实验室,反复测试不同材料搭配的威力结果。

试过加硝、加硫、加、加油等多种组合。

又研发出加水晾干凝固后的固体版本,加油加后,半干不干的凝稠版本。

这些是林浅为避免陶罐闷烧法无效,而准备的后续手段。

赶制碳热剂的几日间,陈蛟也从黄和泰处要来了足量的违禁装备。

有藤牌二十面,生牛皮甲十套,弩二十具,弩矢四百只,还有腰刀一百把。

据黄守备说,这些藤牌、皮甲还是万历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兵部监造的。

过了将近四十年,还能堪用,着实不易。

弩也是张居正当政时监造的,只是保存太差,大部分弩弦都断了。

相比来说,刀的质量就更差了。

林随手拿一把刀,只见刀背发弯,刃口发钝,刀身发黑,绝对的劣质武器。

都是近几年新造的,想必黄守备也觉得这些刀没用,干脆一股脑给了林浅一百把。

大明不论是苗刀、戚家刀、雁翎刀,刀形设计的都很好,实战表现并不比日本刀差。

然而兵部配发的制式武器,都做工粗劣、用料极差。

以至于嘉靖年间面对倭寇时,江南官兵仅兵刃就落了下风。

也搞得如今的大明海寇,普遍爱用倭刀。

林浅安排哑巴黄带木匠,在岛上空地,用木板、线,一比一的搭建“林府”,当做训练场地。

又让雷三响在船员中挑了一百余人,分配军械,按分左中右三路在其中操练。

林浅计划,最终参与行动的船员,只有七十五人,是以这一百余人中有二三十人会被淘汰。

被淘汰的白练不说,也没法参与劫掠后的分红,那可就要亏上一大笔银子。

是以船员参训都极为卖力。

……

潮起潮生。

转眼数日已过。

圣安娜号从南澳启航,向黄岩行驶。

身后七条鸟船相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