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蝎子粑粑(2/2)

这下轮到摊主大跌眼镜了。

为防他不信,林浅还让白浪仔先付了一半定金。

摊主拍胸脯保证,明日就是全潮州的姑娘都没有眉笔用,也把林浅要求的石墨笔找来。

林浅见此人有些机灵,便借机打探道:“你们来岛上经商,不怕县里知道吗?”

摊主有些奇怪:“县里一直都知道呀,给县衙班差的孝敬不断,就没人追查。”

“县太爷不管吗?”

摊主脸上浮现迷茫神色:“您说哪个县的县太爷?潮州府沿海三个县,都十多年没有县太爷了。”

林浅颇感诧异,连忙追问。

摊主摇头道:“另外两个县是怎么回事,我不知道,但是澄海县上一任县太爷,还是万历三十五年卸任的……

也许是万历三十六年?记不清了。

反正自那之后,就再没有知县来过。

不单我们潮州府这样,听说隔壁漳州府、惠州府也都这样。

好在这几年海上太平,没有县太爷也没什么打紧,大家日子还是一样过。”

林浅又和摊主多聊了两句,渐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感情还是万历皇帝怠政的功劳,奏折通通留中,造成的地方缺官不补。

好在权利没有真空,地方胥吏和宗族大户们渐渐将知县的权利瓜分,靠着制度惯性,也能支撑下去。

在这种半无政府状态下,老百姓上岛做生意,自然无人约束了。

正当要走时,林浅又看到摊主手边有张纸,上面用模印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林浅仔细一看,纸张左上角写着邸报二字。

林浅来了兴趣,拿起查看,只见这份邸报上发行日期是大约半个月前,内容是新皇登基恩诏等。

未及细读,摊主见林浅有兴趣,便道:“这邸报只有一份,客官想看便送你好了。”

林浅好奇问道:“这邸报从哪来的?”

摊主道:“自然是找大店买的。”

摊主一番解释,林浅才明白,明代邸报由内阁刊印后,发行各个省份,一般省内刊印,配给官员。

但东南百姓热衷时政,识字率又高,省内还会将邸报雕版发放各书店,各书店印制后售卖民间。

真的就和后世报纸没什么两样,晚明江南文化之盛可见一斑。

林浅让白浪仔又给了他一两银子。

摊主摆手拒绝:“邸报送给客官的,这怎么使得。”

林浅道:“往后每期邸报,都往岛上送来,这些是你送邸报的辛苦钱。”

摊主闻言,接了银子,口中连连保证。

林浅离开后,将邸报小心折迭,贴在怀中收好。

又朝青梅坊走去。买了一斤铅丹,这东西在大明又叫“红丹”,是治疮疡的常见药。

路上又路过布摊,买了一匹布。

林浅叫白浪仔拿着,朝俘虏营的方向走去。

整个南澳城,越往南走,就越显荒凉,一直走出城外数里,便能看到林木繁茂,土地崎岖的荒僻景象。

十余个简易的窝棚搭在林子边上,里面乱糟糟的铺有茅草。

海寇俘虏们十个一组,脚上戴着成串镣铐,躺在窝棚中。

这些人刚结束一天的辛劳不久,准备休息。

在茅草窝棚四周,还有处单独的棚子,几十号民兵手持长枪,坐在棚子中看守。

林浅找到民兵的队正,把准备的东西拿出,说道:“让俘虏们起床,来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