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迟早尝尝大杂烩的滋味(1/2)

路过凤仪桥西头时,朱先安特意拐了个弯儿,去了一趟怀仁堂,藉口改善驱虫药方子,买了些硝石。

然后去看了李巡检给他准备好的铺面。

铺面也在凤仪桥头附近,和怀仁堂距离不过三五十米。

从鲜鱼巷的院子出发,到铺子步行也用不了五分钟。

很是方便。

这个铺子原本就属於李巡检的。

之前是个布行,是个两进的大院子。

只是之前他请的掌柜经营不善,铺子半死不活的。

虽亏不了多少钱,但也没赚到几个铜板。

於是李巡检乾脆做主给了朱先安,算是入了朱先安的生意一股。

说实话,现在的朱先安仍旧搞不懂李巡检的心思。

即使他已经知道了李巡检真正的身份。

在他看来,李巡检应该会和杨三財一样,贪得无厌地拿下至少两成,或者三成利益才是。

最不济,拿上一成也是正常的。

但他就是要了半成。

更让他留意的是,李巡检当初都没和自己爭著要更多的利益。

朱先安现在还记得,当时是李巡检主动开口说的,而且一口咬定就只要半成利。

李巡检同样承诺,除了铺子本身之外,前期铺子的装修和人手,他也一併安排好。

朱先安要做的,就是等铺子装好后,把握铺子的大方向。

李巡检明確告诉他,等铺子开张,铺子內大小事情由朱先安自己决定,他除了拿银子外,其余一概不管。

站在任何人的角度看,李巡检的这些行为,都大方得不可思议。

他是九品官,手下管著正式的衙役超过六十人,算上帮閒,二百人是绝对有的。

这还是忽略了他检校的身份。

这哪里是贪官啊,在九成九商人眼里,李巡检这种官员,都是青天大老爷了。

哪怕放在后世,都是商人眼里的青天大老爷。

朱先安自然不知道李巡检为何会表现得如此大方。

他其实还不懂李巡检这个人。

李巡检身后虽然有检校首领高见贤高大人,但他不是高大人的义子,而且他也不可能是。

因此,他无法做到和杨三財一样的肆无忌惮。

他有顾忌!

既顾忌圣上严苛的峻法,也顾忌朱先安背后的大家族。

他是龙江关的巡检,几乎每日都要和海外的那些豪商打交道。

而且,他还有个检校的身份。

接触和了解到的情报就更多了。

这一来二去的,他就知道了很多外人,乃至於其他地方的检校都不知道的秘密。

这些自海外来应天府做生意的人,口音古怪。

但皆能写会算,且不同区域岛屿之间的人,行事和说话风格迥异。

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朱先安时,就认定朱先安来自海外的原因。

他对海外豪商士族的忌惮,要比杨三財这种只关注於怎么从战场后方掠夺买卖人口的傢伙,来得更大。

据李巡检所知,海外各地,尤其是在南洋那一片的数不清的岛屿上,有很多自唐朝就落足下来的世家大族。

唐末时,商贸海贸发达,一批世家大族南逃,经营南洋。

一方面在南洋和当地土人合作,另一方面在南洋开荒,建立城池。

又经过宋和元的商业大力发展。

尤其是宋末南逃的世家大族,不可斗量。

五百多年过去,这些家族在海外,尤其在南洋的根基之深,是远远超过所有人的预料的。

这些人,有钱有地有粮,甚至还有军队!

少者几百,多者数千,乃至数万。

据说还有佣兵十几万的大世家。

虽说天高皇帝远,他们孤悬海外,还管不到他这个龙江关小小的九品巡检头上。

但李巡检有种强烈的预感,隨著朝堂局势稳定,圣上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这批大族肯定会將触角,涉及他们大明。

这些人有钱有地,甚至连军队都有。

他们很轻易得就能通过姻亲关係,將势力遍布到大明的天南海北。

甚至,在宋元时,他们中的某些世家,就已经这样做了。

有了这个考虑,所以李巡检才会要朱先安铺子生意的半成利。

若是贪得无厌要多了,说不得日后某天,他强行夺去的利益,还要全部吐出来。

甚至有很大可能,那些人会將连皮带骨地吞下去。

半成不多不少,周转的空间也大。

铺子对面。

“东家,不进去看看吗?”

身侧的铁牛见朱先安盯著对面正在忙碌著的铺子,好奇问了一句。

早上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铺子是属於东家的和一个姓李的巡检大人合伙开的。

过几天就会开张了。

至於这铺子是做什么的,他只听东家提过一嘴。

说是要卖用那种极细腻、极雪白的精品麵粉製成的麵食糕点。

是高档的糕点麵食铺子。

至於更多的,他就不知道了。

朱先安眯著眼睛,看著在铺子內,按照他的要求摆放柜子、打造家具的短工和匠人。

隨后摇了摇头,“不去看了,等过两日他们准备好了,我再进去看。”

朱先安说罢,直接带著人过了桥,入城后,直奔珍珠巷而去。

路过昨晚停留的街道时,他顿足看向十几步外的客栈。

这客栈就是昨晚李巡检进去的那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