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天井关!【2】(2/2)

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刘歆在《遂初赋》写道:驰太行之险峻,入天井之高关。

这个位置从古至今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秦赵长平之战。

秦王亲自到河內发动河內十五岁以上的士民各赐爵一级,让他们沿著天井关,北上长平堵截赵国的援军和粮道。

自此赵军长平之战大败。

一路从怀县北上三日之后的公孙瓚此时正带领麾下兵马来到了天井关。

此处距离高都先只有五十里不到。

只要出了这一段距离之外,就是一马平川的高都县。

此时,公孙瓚正带著麾下的数名大將严刚,单经,关靖,邹丹还有堂弟公孙越,公孙范以及乌桓单于蹋顿几人在关上眺望。

陪在公孙瓚身旁的则是天井关的守关校尉。

公孙瓚不光眺望远处太行山。

只要在行数十里路,便可以出天井关。

当然,这一路並不像是三天前。

因为天井关还没有被攻陷的原因,所以这一路並不会有敌人出现。

但从天井关出去可就不同了。

凉州军已经占据了高都县,目前还不知道是否已经从高都县出来。

“最近关隘四周可有可疑之人,有没有发现凉州军的身影?”

公孙瓚衝著一旁守关的校尉问道。

守关校尉连忙摇头说道:“並没有发现凉州军的身影,但是確实是有不少流民想要入关,但因为关门关闭,都已经被驱散了。”

听闻之后的公孙瓚暗自点头:“午时过后,从关中抽调以千步卒,於本將大军前方前进,如遇敌军埋伏,则就地结阵,本將领大军就在你们身后,不用担心,放心与其廝杀便是。”

“啊?”

听到公孙瓚的话之后,守关的校尉一愣。

“將军这......这恐怕不妥啊,关中守关士兵本就不多,如果抽调一千人,守军就不足三千人了。”

“嗯?”

公孙瓚一个眼神扫了过去厉声说道:“你怕什么,有本將在你们后面,就算是有敌军他们还能从本將的头顶飞过去不成?”

“出山的路难行,若不是本將麾下都是骑兵,用得著你们?”

“有本將在身后,就算是敌军人数眾多,大不了缓缓退之便是了,有何可惧的。”

虽然公孙瓚这么说了。

可是守关的校尉依旧面带苦色。

公孙瓚一手按著腰间的刀柄眼神凶戾的看著守关校尉。

被公孙瓚的眼神这么一扫,守关的校尉立马感觉到了脖颈一凉。

即便心中一百个不情愿,但也只能捏著鼻子点头答应了下来。

隨后公孙瓚又看向了身后的眾將。

“等下出关之后,你们各另一部兵马,前后呼应,切记要小心谨慎。”公孙瓚说道。

公孙瓚身后的眾將一一点头答应。

隨著日头升高,转眼之间已至午时。

天井关的三个关门开启之后,由守关校尉带领的一千步卒先行在前缓缓从天井关当中走出。

隨后便是公孙瓚率领的白马义从。

大军浩浩荡荡从出发的天井关一路绵延在太行山的山脉当中。

山路路难行,就算是最宽阔的地方,也只能容纳三匹战马並行。

周围山林间的鸟兽都被行进的大军惊得四散飞逃。

公孙瓚特意下令,让白马义从和前军步卒保持一里左右的距离。

这样一来就算是前军遇到敌军或者埋伏,也有缓衝撤兵的时间。

两侧山林之间林木密集,青嫩的绿芽刚刚爬上枝头。

山谷之间,除了大军行进发出沉重的脚步声和马蹄声之外,再无其他声音。

骑在马上的公孙瓚目光警惕的看著周围。

只要出了这几十里的山路,便能抵达并州平原地带。

到哪里,七千骑兵就能发挥最大的优势,只要凉州军敢出城,那他就有一百种方士可以耗死凉州兵马。

心中盘算著,如果要是能击败段羽这支兵马,洛阳朝廷这次怎么都要给他封侯拜將了吧。

毕竟刘备都已经封侯拜將了。

想当初,他还在幽州的时候,那时候刘备还不过是他的小弟。

在洛阳求学的时候,经常要他来接济照顾。

这才几年的功夫,前一段时间在洛阳见到刘备,刘备已经封侯拜將了,就连刘备的两个结义兄弟都已经封侯了。

他却只是一个实权领兵校尉。

想想公孙瓚都觉得憋屈。

这几年在幽州立下了那么多军功,还不及一个刘备。

山林之间,一处高耸的断崖之上。

站在崖壁上的麴义眯著眼睛看著下方如同一条长龙一样的白马义从。

“放前军过去,从中间,到大军后方截断,起火之后迅速將两侧的树木砍伐,火势越大越好。”

“本將自到前面去会会这个白马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