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深造大建设开始(2/2)

现在杨磊都不知道自己的空间仓库里有多少的存货,既然现在食物出现问题那不如就想个理由拿出来吧。

有了想法之后,杨磊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规划图纸。他站在海边,目光如炬,仿佛能看到未来这里繁荣的景象。

杨磊手持一支笔,在海边画了一个圈,然后指著这个圈说道:“我们要集中所有的力量,首先在这里修建一个能够停泊20万吨军轮的海港,同时还要建造一个高標准的冷库。”他的声音坚定而自信,让人不禁对他的计划充满期待。

手下们接到命令后,立刻行动起来,开始著手准备各项工作。然而,他们都清楚地知道,建设一个海港绝非易事,即使速度再快,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空间,杨磊只能选择使用较小的货轮来运输粮食和肉类。毕竟,现在要將进口食物引入华夏,还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审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磊直接找到了与自己对接的华夏工作人员,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经过一番深入的沟通和协商,双方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杨磊所运回的粮食和肉类,只能用於自己的工地上,而且每次到货时,华夏都会进行抽检,只有確保安全无虞后,才会允许工人们食用。

对於一个国家来说这样做是必须的,小心谨慎是非常有必要的,

杨磊也不打算用这东西赚钱,痛快的答应了。

谈好了粮食和肉类的供应问题之后,接下来需要思考的便是如何將这些物资安全、高效地运输到目的地。就在此时,杨磊那座刚刚购入不久的缅甸小岛发挥了关键作用。

原来,早在进行人工造岛工程的时候,杨磊就颇具远见地开始在小岛上兴建海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如今这个海港已经初具规模,可以正式投入运营了。

有了这个海港,杨磊的运输计划变得清晰起来。他只需將自己空间里的库存全部转移到小岛上的库房中,然后再通过海运將这些物资送回国內即可。

为了確保整个运输过程的绝对安全,避免自己的秘密被暴露,杨磊决定採取一系列严密的措施。他不仅在海港和运输船只上安排了大量的空间原住民负责管理和操作,还巧妙地利用空间魔法,每天亲自完成物资的转移工作。

隨著杨磊將空间农场里的肉食陆续取出,深圳工地旁边临时搭建的海港顿时变得繁忙起来。由於目前条件有限,只能使用小型货轮进行运输,因此为了满足肉食的运输需求,就必须依靠增加运输次数来弥补运力的不足。

这段时间以来,杨磊在肉类供应方面已经做得相当出色,但令他感到棘手的是,钢材的短缺问题却愈发严重。儘管他竭尽全力,但仍然无法同时推进所有的工程项目。毕竟,即使是像华夏这样拥有庞大体量的国家,也难以完全满足如此巨大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国家不可能將所有的钢材都用於杨磊正在建设中的深圳。国內还有其他城市和企业同样急需建设和发展,它们也在眼巴巴地等待著钢材资源的分配。

对於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问题无疑会让人头疼不已,但对於杨磊而言,这只不过是一个关於多少黄金的问题罢了。多年来,杨磊早已通过巧妙的手段,暗中催眠並掌控了许多国家关键位置的官员。在他不惜重金购买的情况下,这些官员对他的订单可谓是大开绿灯,一路放行。

值得庆幸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中型码头已经基本可以正常运转了。一艘艘货轮如长龙般从世界各地驶向华夏深圳,仿佛是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华夏南海上呈现出一幅令人惊嘆的画面:一艘艘货轮整齐地排列著,等待著进入港口。这样的场景可以说是前所未见,令人嘆为观止。

一座即將竣工的城市,在日夜不停的建设中,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建设热潮。人们充分利用时间,歇人不歇机器,让建设工程连轴转。

然而,隨著城市建设的推进,道路逐渐打通,工地数量也日益增多,原本的 100 万人已经难以满足施工需求。面对这一情况,华夏官方果断採取措施,就像当年號召知识青年下乡一样,发起了“大干苦干 3 年建设华夏深圳”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出台,对於那些从乡下回来却尚未安排工作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他们得知,只要报名加入深圳建设,一旦来到这里,就能享受到职工待遇。这个消息犹如一阵春风,迅速传遍了全国的大小报纸。

那些待业在家的青年们,看到这个消息后,都像被点燃了一般,陷入了疯狂。毕竟,与下乡帮助农民种地相比,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进入国企工作的机会啊!在那个时候,国企可是包生老病死的,拥有这样一份工作,基本上就意味著这辈子都不用发愁了。

为了配合国家的动作,就是铁路部门都开启了专列专,送愿意加入深圳建设的青年们前往深圳。

杨磊这边为了安置这些工人,也已经停下了部分工地开始搭建简易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