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大球和长蛇(1/2)
联想到自己准备做的贪吃蛇,林琅突然发现,似乎没必要循规蹈矩地去做个古典版本的。
在当下这个时代,贪吃蛇早就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作品。
大约在十多年前,io类游戏异军突起。
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之前,io游戏接过了flash时代没落后逐渐凋敝的网页游戏的基本盘。
它们几乎皆是由极其简单却魔性的玩法构成,结合新时代特有的发达网络环境,为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小游戏焕发了第二春。
贪吃蛇当然也得到了自己的机遇,这个曾经只能存在於早期掌机和手机上的经典作品,演化成了贪吃蛇大作战这个新生代。
经典款的贪吃蛇,需要以格子为单位前进,在避免撞到墙壁或自己的情况下儘可能吞食地图上的食物,让自己不断生长的更长。
而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藉助网络的力量和次世代的机能,它变成了一款线上对战游戏。
吞食地图上的食物,却不再需要担心撞到自己,而是要避免撞到其他玩家。
想尽办法绞杀、围困对手,诱导对方撞在自己身上,化成滋养自己的食物。
而大鱼吃小鱼这种以大胜小、吞食成长的思路,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贪吃蛇的基本理念。
球球大作战,或者说是说它最开始的名字,那个万般io游戏的真正始祖——agar.io,细胞噬食。
它就是一款从这个核心概念上进一步发展出来的作品。
“球球大作战?好像比起鱼来要更抽象了。”
姜晴听著林琅提出的名字,有些不解。
在她看来,使用鱼这个经典形象非常符合直觉与逻辑。
俗话说得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啃底泥。
就是因为想到了这句俗语,且不断吞食的行为非常符合这次比赛的选题,她才会想出这种主意。
“为什么要进一步抽象成球?鱼不是更符合吞食的直觉吗?”
她將自己心中的疑惑拋了出来。
“越纯粹的视觉,越能超越一切文化符號。”
林琅不紧不慢,慢慢给姜晴讲解著。
他不准备亲自上手把这个项目给完成,姜晴是个聪明人,只要点拨到位,她自己就能想明白。
如果她连林琅嘴把嘴餵的饭都不懂得嚼,那前往新时代的大船也就不需要她了。
“圆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通过半径的变化,大小差异一目了然,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参照和提示。”
“若是使用鱼作为基本单位,除了设计者自己以外,每一位玩家都需要耗费一些时间来辨认具体的大小。”
“其次,鱼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存在著截然不同的象徵,普適性远不及纯粹的图形。”
林琅隨手摸出自己的大米牌可擦小黑板,在上面画了一个圆形,隨后又画了一条鱼。
姜晴眼神一亮,直接看图形来说要好了解太多了。
鱼的线条复杂,身上又具有很多图形纹,的確在辨识度上远不及纯粹的正圆。
“玩法上我就提一嘴,能悟多少看你自己咯,我是不介意我的作品一枝独秀的。”
林琅清了清嗓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