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在天才与疯子之间反覆横跳(1/2)

第108章 在天才与疯子之间反覆横跳

《秋菊打官司》电影交流会共持续半小时,当李茂森从台上下来时,身上出了一身热汗。

他从前当导演最討厌参加这种活动,现在也一样。

但有时候不参加不行,不参加电影就没有宣传和热度,没有热度就没有票房。

不过这种情况也是暂时的,当將来成了大导演,他可以坐在台上一个字也不说。

“老婆,你感觉怎么样?”

李茂森询问身边的巩丽,由於她在电影里表现不错,现场影评人和电影人也询问了她几个问题。

“我还好,不过我刚才有好几个问题只回答了两句,你翻译的时候为什么说那么多?”

巩丽挽著他的手狐疑地看著他李茂森哈哈一笑,“你回答得比较概括,我怕他们听不懂,就多解释了几句。”

“记者问我们怎么恋爱的,我回答娃娃亲,可你却解释那么多,你是不是在心虚?”

巩丽故作生气地问道。

“没有,我知道你这样说是想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心领神会,当然不会让你失望。”

李茂森笑道。

巩丽轻哼一声没有反驳他。

“李、巩,有时间吗?有几位同行想和你们聊聊。”

於佩尔迎面走过来,身边跟著几位法国电影人,他认识其中三位。

一位是他刚才说的《碧海蓝天》导演吕克·贝松。

今年三十岁上下,拍摄过三部电影《最后的决战》《地下铁》《碧海蓝天》,拿到过两次法国凯撒奖最佳导演提名。

还有《这个杀手不太冷》也是他的代表作,不过还没有拍出来,

一位是法国女演员伊莎贝尔·阿佳妮。

今年34岁,法国著名演员,坎城-柏林两大电影节影后,也是个大美女。

还有一位是法国著名导演贝特朗·布里叶,他的电影《美得过火》也入围本届坎城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剩下三位男女根据於佩尔介绍分別是,本届电影节评审团成员克莉丝汀·瑞纳女土,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电影手册》编辑史蒂芬·德洛姆,还有法国演员弗朗索瓦·克鲁塞。

由於主展厅要继续放映其他的电影,李茂森与几人打完招呼后,一起来到影节宫一楼咖啡厅聊聊。

走进咖啡厅时,几人看到一群人正围著一个老头子要签名,那老头六十岁上下,衣著普通,头髮鬍鬚凌乱,嘴里叼著一个菸斗,看著像个行为艺术家。

他正好奇那人是谁,听到吕克贝松激动大喊“让-吕克·戈达尔导演”。

李茂森愣了下,忽然想起这人是谁,让-吕克·戈达尔,新浪潮电影五虎將之一,从五十年代起出道,先后拍摄过四十多部电影。

代表作品包括《精疲力尽》《芳名卡门》《隨心所欲》《狂人皮埃罗》《法外之徒》等,获得过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电影奖最高奖项,

他的电影对世界各国的独立电影都有重要影响。

王晓帅写的剧本《激流8月》就是抄袭《精疲力尽》,王家卫导演的《重庆森林》也借鑑了《精疲力尽》,还在《阿飞正传》里用到《法外之徒》的台词。

美国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几部电影也深受他的电影影响,还把手下电影公司名字取为『法外之徒。

还有本次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电影《性,谎言和录像带》也明显受到他的电影影响,继承了新浪潮电影的核心精神。

这人也是一位喜欢闹腾的电影人,在1968年的五月风暴里,经常参加学生游行,与法国军警搞对抗。

还联合弗朗索瓦·特吕弗、克劳德·夏布洛尔、让·雷诺瓦、罗曼·波兰斯基等大导演在坎城电影节现场搞破坏,成功阻止那届电影节举办。

见这么一位大佬在,李茂森和巩丽也上前打招呼,还叫赵小丁在旁边拍照留念。

前面於佩尔几个打招呼时非常顺利,只是见到李茂森时,戈达尔导演很不客气地说不想跟他聊天。

说看过他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秋菊》,认为他在电影上很有天赋,但不具备反叛精神,

更不敢打破规则,在电影创作时小心翼翼,两人不是一路人,所以没什么好说的。

李茂森也只能耸耸肩膀走开。

“李,你別生气,戈达尔导演的性格很古怪,对待观念不同的人,即使特吕弗导演也会遭到他的白眼和馒骂。”

於佩尔笑道。

“没有生气,只是有点遗憾,我有很多问题想请教他。”

他本来也是个独立电影导演,受到戈达尔和特吕弗等新浪潮电影导演影响比较大,属於隔代弟子,现在见到正主,自然也想聊聊。

但戈达尔导演在看过《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后,断定他是个循规蹈矩的导演,不想跟他聊,他也不能勉强。

“李导演,戈达尔导演说你是一个缺乏反叛精神的人,你是否认可这一点?”

在卡座坐下后,吕克·贝松率先向他发问。

李茂森点了杯咖啡,笑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在八十年代以前,华夏电影主要是传统的样板戏,与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差不多,一个赚钱,一个宣传意识形態,从八十年代开始,华夏主流电影风格才渐渐发生转变,开始学习欧美电影,但受到样板戏的影响,很多导演都无法成功转型。

在这个时期华夏电影分成两种,一种是守旧派,一种是革新派,而我则是革新派目前表现最为突出的导演之一,也因为如此,在《一个都不能少》《秋菊》上映后,守旧派电影人常常在报纸上指责我的电影太过前卫,背叛传统电影,是一个叛徒。

现在戈达尔导演又批评我不具有反叛精神。

面对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指责,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反叛精神,贝松导演,你有答案吗?”

“这个话题很有趣,你们继续聊。”

《电影手册》编辑史蒂芬·德洛姆拿出一个笔记本放在桌子上。

《美得过火》导演贝特朗·布里叶赞同地点点头。

吕克·贝松皱了皱眉,看到於佩尔和阿佳妮、巩丽三位美女人在,他本想给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导演找点麻烦,却没料到这人反驳来得这么快这么犀利。

“好吧,相对於华夏电影来说,你的电影足够新颖,也具有一定的革新精神,但对於法国电影来说,你的电影过於保守,过於体制化,也不具备打破规则束缚的勇气,也许你在下一部电影里可以表现更大胆一些。”

“我会的,但不会是下一部电影,有一句话说,比別人快一步是天才,比別人快两步就是疯子。天才会受到欢迎,而疯子只会被孤立。相比较来说,我更希望是第一种。”

李茂森耸耸肩膀笑道。

“我赞成李导演的观点。”

贝特朗·布里叶导演抽著烟说,“电影作为一种思想和文化载体,引起的共鸣越多,我们当导演的自然也更满足,相比较来说,天才导演的作品比疯子更容易受到观眾的欢迎。”

“是的。”

李茂森看了眼戈达尔导演的位置,意外发现谢导正跟他坐一起聊天,两位大师级导演也不知道在说什么,中间的法语翻译满脸通红,应该正在为怎么翻译两人的话感到烦恼。

他轻轻一笑,说,“我认为特吕弗导演和戈达尔导演是这两种类型导演的代表,特吕弗导演的电影更受市场和观眾的欢迎,包括《日以继夜》《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最后一班地铁》等,叫好又叫座,而戈达尔导演的电影作品越到后期越叫人难以理解,称他为电影上的疯子毫不为过。”

“我赞成这点。特吕弗导演是个很有魅力的人。”

伊莎贝尔·阿佳妮微笑道。

她出道兼成名正是已故导演特吕弗执导的《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帮她拿到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李导演,我记下了你对戈达尔导演的评价,也许他会喜欢。

《电影手册》编辑史蒂芬·德洛姆笑道。

“好吧,反正他跟我不是一路人。”

李茂森不在意地说道。

“李导演。”

吕克贝松呵呵笑道,“你说快一步是天才,快两步是疯子,我也认可这一点,但你说起来太容易,似乎你既可以成为天才,也可以成为疯子一样,事实上你可以做到吗?”

“贝克,不用太认真,大家隨便聊聊。”

於佩尔见他语气有点冲,连忙从中劝说。

“我没有,”吕克贝松脸色发红,“我见过天才导演,也见过疯子导演,但从没见过有人可以在天才和疯子之间反覆横跳,刚才听到李导演的口气,似乎他可以,李导演,你可以吗?”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李导演,请回答贝松导演的问题。”

《电影手册》编辑史蒂芬:德洛姆兴奋地拱火伊莎贝尔·阿佳妮、克莉丝汀·瑞纳女士,弗朗索瓦·克鲁塞等人在旁边笑盈盈地看热闹。

“你们在聊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