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来自top1的羡慕嫉妒(2/2)
不会的,一定是错觉。
李茂森吸吸鼻子笑道,“谢导,你太谦虚了,以你的能力,如果想拿奖就轻鬆能拿到,根本不需要爭取。”
“不,不是谦虚。从改开之后,我拍电影也开始重视国外市场,也尝试过拍出一些適合外国观眾口味的电影,但都不怎么成功。”
谢导皱起眉头,露出一些鬱闷的表情,“就像这部《最后的贵族》,从结构到镜头设计,完全按照好莱坞电影拍摄,结果在试映时得到的评价一般,送到坎城电影节参展,也没能入围,我就很纳闷了,你小子隨便拍一部就能入围,还能获奖,而我辛辛苦苦拍了那么多年,尝试各种方法也不行,你是不是有什么秘诀?你告诉我,我请你喝茅台。”
李茂森听说喝酒,暗暗摇头,即使他號称北影酒神,但比起眼前这位真正的『酒仙”,在酒量上还差一个档次。
“喝酒还是算了。谢导,你是国內电影界的巨人,也是国內导演们模仿借鑑的对象,其实你根本没有必要学习那些东西。”
“我想学,你说说你的方法。”
谢导拉著他在长椅坐下,大有一副不说『秘诀”就不放他走的架势。
“好吧,去年在拍摄《一个都不能少》之前,我反覆观看过多部义大利现实主义电影,研读过大量相关资料,我在此基础上拍摄出《一个都不能少》,这种方法相当於考试里的命题作文,八股文,难度其实不大。別的导演没有学不是学不会,而是不屑用这种方式获奖。”
他说的办法就是『东方故事+国际电影敘事风格”。
也是后来內地导演常用的办法,譬如王晓帅的《十七岁的单车》,姜导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王家卫的《样年华》,贾科长的《三峡好人》,李茂森的《借宿》等等,都凭藉这种办法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到大奖。
谢导听了他的话,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本写下来,“你继续说,重点是怎么把这两者完美融合起来。”
“呢~”
李茂森挠挠下巴,见谢导这么任性,他也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详细解释一遍。
好在他也是坎城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获得者,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足够丰富,即使面对谢导这种老资格,他也能说的头头是道。
咔~咔~
在两人討论电影时,记者老黄把镜头对准两人,接连拍下多张照片,比给张主任和李导拍合照时更热情。
“老黄,你拍谢导和李导干什么?”
赵小丁是摄像师,身上也掛著相机,比起拍李茂森和谢导,他更乐意把镜头对准旁边路过的美女们。
老黄哈哈笑道,“你不觉得这个场面非常有意义吗?谢导是国內电影界的泰山北斗,李导是新一代导演里表现最强势的人物,两人面对面交流拍电影心得,这场面多么有意义。还有谢导是圈里公认的酒仙,李导號称北影酒神,一仙一神面对面聊天,这个新闻有机会登上各大媒体的头版。”
赵小丁听了点点头,也想起圈里的传闻。
谢导酒量极大,號称能喝八斤老酒,在86年东京电影节的庆功会上,谢导与日本导演拼酒,一口气喝光一瓶茅台,也被称为『茅台大王”。
在拍电影时身上常常带著酒壶,边拍电影边喝酒激发灵感,与李白一样,也因此搏得『酒仙美誉。
与谢导相比,李导这个『北影酒神”有点名不符实。
不是他酒量差,而是他每次喝酒都喝得非常克制、狡猾,不管大小酒场,他都能成为最后的清醒者。
他们两个要是拼酒,赵小丁估计李导稳贏。
“李导谢导,先別聊了,咱们该登机了。”
张主任拍拍手喊道。
“那行,李导,我们先说到这里,一会儿上飞机再聊。”
谢导收起笔和本说道。
“好吧。”
李茂森笑了笑,回头看到巩丽和潘红在聊天,才想起来忘记跟潘红和英导打招呼。
“潘姐,英先生!”
李茂森主动伸手跟两人握了握。
“李导你好!”
潘红大姐穿著旗袍,笑容温婉和气。
“李导你好!”
英导戴著眼镜,穿著西装,胖胖的身材,在打招呼时表情略显冷淡,也有一点尷尬。
打完招呼,一行人一起走向登机口,巩丽挽著他的手臂,轻轻问道,“谢导有没有叫你喝酒?”
“叫了,怎么了?”
“別喝,少喝些酒,对孩子不好。”
巩丽表情严肃地说道。
“你怀孕了?”
李茂森摸了摸巩丽的肚皮。
“我说的是將来。”
巩丽红著脸颊拍开他手。
李茂森轻轻一笑,望著走在前面的谢导,想到他家里那些事,也觉得酒喝多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