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皇帝的谋划(1/2)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张居正的身上,张居正缓缓开口,给出了自己的態度,“臣,遵从陛下旨意。”
隨著这位內阁首辅的声音落下,皇帝的山西之行算是彻底敲定了,这让梁梦龙、徐学謨等张居正阵营的人鬆了一口气。
而接下来,张居正向皇帝陛下问道,“此番陛下前往山西,做何安排?”
既然事情决定了下来,那皇帝陛下前往山西之事就一定要有周密的安排。
隨著张居正的话音落下,朱翊钧应道,“朕打算从京营抽调六千兵力,连同朕麾下的腾驤四卫一同前往山西。”
当听到皇帝陛下的回答,张居正却是直接否决道,“陛下不可,如今京营守城尚可,腾驤四卫训练也无多少时日,一但有什么变故,只怕他们难以护卫陛下,臣以为还是调戚家军前来京师,山西之行非同小可,陛下切不可心急。”
如今的京营已然深陷制度性衰败。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时,京营帐面员额38万,实际仅存5-6万老弱,战时可调遣者几乎为零。至万历初年,虽经张居正改革整顿,缺额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时至如今,京营实际在营人数远低於官方登记,军士、马匹数量名不副实,空额现象普遍。隆庆至万历初期,帐面兵力约12万,但实际堪战者不足半数。
如今的京营沿用嘉靖后期更定的三大营体制(五军、三千、神机),但实际功能已从攻防兼备退化为坐守京师。
且现在的京营占役泛滥,军士被权贵私役,承担修宫殿、运建材等劳役,终年不得操练,名虽军士,实与田夫无异。
且军士替补需贿赂官吏,富户行贿免役,贫者被迫以老弱充数,导致兵员素质恶性循环。
张居正虽在万历初推行军政整顿,但京营积弊过深,权贵集团抵制改革,隱佔军士现象难以根除,边警压力大,使资源向辽东等边镇倾斜,京营进一步被忽视。
朱翊钧岂能不知?他之所以让京营调动兵力,就是为了回京之后好对京营发难,只要山西之事解决,他的威慑力,权利,都將达到一个新高度,
这一次的山西之行,绝非朱翊钧头脑一热的决绝,这其中的政治谋划、政治意义非同小可。
驛站之事解决、京营问题也要藉此进行变革。
当下,对於张居正的提议,朱翊钧坚持道,“无妨,京营若不中用,朕还有四卫,如今的四卫早已经脱胎换骨,有他们在朕无忧。”
听到皇帝陛下这般说,张居正是不信的,而张四维、申时行等人也同张居正一般。
腾翔四卫这才训练了多少时日,哪怕进度再快,也不可能称的上精锐二字,加上京营的弱兵,皇帝陛下的山西之行若是这般阵容,他们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当即,张居正和张四维等群臣都是劝諫,让朱翊钧採纳张居正的建议,不以京营和腾驤四卫的兵力前往山西,而是调集戚继光的戚家军前往山西。
朱翊钧淡淡一笑,“对於四卫朕有信心,明日御马监,诸位爱卿可来一观,之后再议。
至於京营,朕是一定要抽调出兵力来带著,朕要看看,朕的京营现在是个什么德性。”
隨著朱翊钧的话音落下,张居正和张四维等人瞬间明白了皇帝陛下的心意,此番带上京营,皇帝陛下是想著日后发难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