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郑氏(求追读!求月票!)(1/2)

当朱翊钧到了慈寧宫时,李太后的神色如常,看起来似乎並没有因为他对张居正的强硬態度而有所不满。

在给李太后行礼过后,李太后温和道,“皇帝,一晃你都长大了,昔年先皇走的早,你年幼登基,当时高拱不满,扬言十岁的天子何以治天下,引的朝野震盪。

首辅和冯保稳住了局面,斥逐了高拱。

首辅在任多年,为了我大明江山日夜操劳,推行改革,建立考成法的考核体系,明確官员职责並定期考核,形成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的效率提升机制,有效整顿了官场风气。

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充盈国库,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將领防御北方,平定西南叛乱,还支持学术研究,规范科举评卷標准。

桩桩件件,首辅实为我大明肱骨,陛下如今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明君气象日益深重,但陛下还是要念首辅的功劳,一些事情上还是要尊重首辅的意见。

陛下需要张居正,大明也需要张居正!“

朱翊钧没有想到,李太后不再强硬了,而是打起了感情牌,看来李太后是彻底准备放手了,对此朱翊钧自然是高兴。

当即,朱翊钧道,“娘,您所言子臣谨记,朕之所以那般,也不过是计策,先生的功劳,朕永远不会忘记,大明也永远不会忘记。”

见皇帝这般说,李太后安心许多,她如今心如明镜,皇帝长大了,不是昔日的孩童了,她不能再像之前那般,隨意的呵斥皇帝了,李太后虽是宫女出身,但多年的执政经验和学习,她十分清楚,没有任何一个圣明君主,愿意受到他人的掣肘,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娘。

只是这么一提之后,李太后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她相信皇帝心中有数,况且多说无益。

隨即李太后和朱翊钧说起旁的趣事来,如今的李太后处处温情,这让朱翊钧有些怪怪的,怎么感觉李太后把他那一套学去了?!

嗯……

……

从慈寧宫离开后,明月高悬於夜幕,

朱翊钧回到乾清宫时,敬事房递上了绿头牌。

刚穿越过来时,朱翊钧没有心思留恋后宫,都是去往皇后那里,是以停了绿头牌,如今皇后有孕不便,敬事房递上了绿头牌,朱翊钧才想起了这回事。

翻牌子是明代制度化操作(非清朝首创),但具体执行无清朝“裹被抬入”“限时催钟”等严苛环节。

看著银盘上的绿头牌,朱翊钧隨后翻了一块,恰好翻到了郑氏,郑梦境,也就是后来的万历帝十分宠爱的郑贵妃。

这个时候朱翊钧才想起来,郑氏是在去年九月被选入宫中。

歷史上,郑氏为人机敏,再加上姿色娇艷,生性活泼,贏得了朱翊钧最佳宠爱。

万历十四年,贵妃郑氏生皇第三子朱常洵,进封皇贵妃。因皇长子之母王恭妃不得进封,且神宗一直拖延册立太子,朝臣疑心郑贵妃图谋立自己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便爭言立储,章奏累数千百,皆指斥宫闈,攻击朝政,神宗概置不问。

前后爭吵长达十五年,使得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打,明神宗身心交瘁、整个帝国不得安寧的国本之爭由此拉开序幕。

而此后的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中,郑氏又成为矛盾的焦点。郑氏在万历一朝的活动,引发了巨大的政治动盪。

这一刻,朱翊钧当真很想见一见这位歷史上的郑贵妃,当然他可並不打算再让国本之爭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多时,

郑氏入了乾清宫,朱翊钧看到郑氏的第一印象就是明媚,郑氏確实生的极好看。

见到皇帝陛下,郑氏恭恭敬敬的行礼。

“起身吧。”朱翊钧声音平淡道。

“谢陛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