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月之盈亏,天之不常(1/2)

当张居正的话音落下,朱翊钧知道,博弈开始了。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傍有倚刀,贪人还自贼。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美好与苦难总是如影隨形。那甘甜的瓜果,藏著不为人知的苦涩蒂心,是成长的痕跡,也是生命的真諦;那诱人的美枣,却生长在布满荆棘的枝头。它们静静地诉说著,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藏著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努力。

利益之旁,往往暗藏著锋利的刀刃,稍有不慎,便会割伤自己,导致致命的危险。贪慾之人,最终只会陷入自我毁灭的深渊,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朱翊钧声音幽幽。

张居正听著皇帝的话,他也深知其意,人世间最质朴也最深刻的道理,美与苦,利与害,往往如影隨形。

皇帝之言,分明是在说考成法有利有弊,而这一点张居正这个考成法的制定者又怎么会不明白弊端。

“陛下,世间之事从未有过尽善尽美,陛下登基之初,政治腐败,官员系统僵化,若不下猛药决计不行的。”

对於张居正所说的这一点,朱翊钧並不反对,当时明朝官场的风气,確实要下猛药,要以重政来治,否则很难有效的改善,並且不下这般猛药,也无法为清丈土地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没有如今清丈的成果,

朱翊钧开口认同这一点,不过紧接著朱翊钧给出了但是,“先生,如今已是万历八年,考成法施行了八年之久,全国土地清丈也进展不错,人长时间高效的运转是要出问题的。

盛极而衰,衰而復盛,月之盈亏,天之不常。

適当的鬆弛有度还是很有必要的。

再者,为了完成考核,许多官员开始苛待於民,欺压百姓,这绝不允许。长治久安,这是绝不能逾越的政治红线。”

隨著朱翊钧的声音落下,张居正短暂的沉默,他並不否认皇帝陛下的话,就以他为例,长时间高效的处理政务,他也身心疲惫的很,“陛下可有解决的办法?”

张居正不再反驳,他想听听皇帝陛下的意思,是要在考成法的基础上改善,还是想要全盘的否定考成法,若是全盘否定的话,张居正绝不会接受。

朱翊钧胸有成竹道,“考成法的核心问题在於目標与手段的失衡,以集权推动效率,却忽视执行的人性化。

除税收、清丈土地、案件侦破等硬性指標外,还要增加社会治理成效如民生改善、灾荒应对、民情反馈。

还要关注长期发展潜力如教育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等软性指標,降低偶然性事件对考核结果的影响。例如,税收任务需结合地方经济基础、灾害情况动態调整,避免一刀切。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如边陲与腹地,设定不同考核基准。

对司法、民政、財政等不同职能官员採用专项考核標准,避免用税收完成率衡量所有岗位。

只有这般,才能严令禁止为完成任务对嫌犯或欠税者屈打成招,並且建立稽查覆核机制,对滥用职权者严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