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良臣、贤臣(1/2)
在本月十三,朱翊钧本应该上自己穿越而来的第一场朝会,但那时朱翊钧想等一个契机上朝,恰好张居正有许多事要处理,在朱翊钧的意思下,两人达成了协议,罢朝了一日。
隨著朝会的时间临近,朱翊钧的御案摆在了奉天门(现在应该叫皇极门了,嘉靖朝时所改的名字)檐下。
明朝皇帝的常朝可不像影视剧中演的那般在大殿之內。
明洪武时期起,常朝制度规定所有在京官员不论品级均需参加,这与唐宋时期仅五品以上官员参与不同。朱元璋为加强集权,要求京官全员出席,导致常朝规模庞大,室內无法容纳,所以改为室外举行。
皇极门檐下是皇帝的位置,六部堂官等高级官员靠近御案,于丹墀(台阶下广场)东西两侧分班站立,奏事时由西阶入御案前跪奏。
当百官在各自位置站好,朝会的时辰到了,朱翊钧龙行虎步而至,当朱翊钧距离御案尚且有段距离时,由司礼监太监在御道甩响静鞭三声,鞭声代替人声宣告圣驾將至,全员立刻肃静跪迎。
影视剧中所谓的太监呼喊陛下驾到之语,实是艺术的加工。
至於影视剧中的山呼万岁,大朝会如正旦、皇帝生日会由赞礼官来牵头,但常朝要简化许多,百官只需跪迎。
朱翊钧坐在御案后,目光扫过跪迎的群臣,记忆中的信息一一对应,继而朱翊钧沉稳的免礼声响起,百官谢恩后起身。
待眾官员起身后,他们之中许多人都悄悄的打量御案后的皇帝。
不打量不要紧,一打量许多人心中都是一震,
只见御案后,皇帝气沉於渊,帝威赫赫,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他们这位皇帝陛下,昨日发了一道中旨,並且从冯保手中拿回了乾清宫管事和御马监,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百官以探究的目光打量,朱翊钧同样也在扫视著群臣。
这一过程並未持续太久,一名都察院的御史言官出列上奏,
“陛下,臣昨日观了陛下中旨,我大明有圣明如陛下之君主在,实是我大明之幸,天下百姓之幸。
首辅张居正,专权日久,其藉由考成法的严苛,排除异己,结党营私,天下百官苦张居正久矣,苦考成法久矣,还请陛下圣断!”
瞧著这言官,朱翊钧完全不认识,显然是都察院的小嘍囉,被他身后之人推出来试探圣意的。
政治斗爭向来如此,都是由小见大,还没见过上来就是大人物直接下场的,那未免太失政治智慧了。
朱翊钧没有当即回话,仍旧是静静的打量著百官,见皇帝沉默,那开口的御史言官得到不到皇帝的回话,不知皇帝是何意,当即也不知要不要再继续开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