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练得身形似鹤形(1/2)
文华殿中,朱翊钧第一次见到了这位权倾朝野的內阁首辅张居正,明朝中后期最具爭议又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其一生集改革家的锐气、权臣的专断与复杂人性於一体,堪称中国歷史上最具张力的政治人物之一。
其如史书中所记载的一般,頎面秀眉目,须长至腹。
对於张居正,前世的朱翊钧有过许多的了解。
成为內阁首辅,一直是张居正的梦想,他也为此而一直奋斗,只是奋斗到三十岁时,他感觉自己距离梦想越来越远了。
公元1554年,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张居正,以养病为由,请长假回了江陵老家,他的病是心病,七年时间燃烧他全部的热情。
年少时的张居正,因为其外祖父的影响,立下了志向,愿做一张任人枕臥的草蓆,不顾个人毁誉也要造福天下,张居正立的是一个成圣之志。
获受翰林院编修的第一年,他就上书朝廷,试图从官僚,军备,財政等方面对这个庞大的帝国进行革新,可那时嘉靖皇帝还忙著修道,內阁在进行残酷的政治斗爭,他们好像从来没有看到过张居正的这份上书。
因为弹劾內阁首辅严嵩,与张居正同年的近士杨继盛遭遇一百廷杖,並被打入深牢,他们共同的老师徐阶毫无作为,这让年轻的张居正大失所望,动了归於山野的心思,那时的张居正还不能理解他老师静水流深的政治智慧。
到了隆庆元年,因为担任过隆庆帝王府时的讲官,张居正如愿的进入內阁,这时的张居正已然变成了和他老师徐阶一样的人,韜光养晦,甚至於比他老师徐阶要青出於蓝而胜於蓝。
谋事不在一时一刻,彼时的张居正已然没有了年轻时的急躁,那时的张居正已看到这个庞大帝国的重重隱患,他决心改变一切,但他明白,他仍需等待。
隨著隆庆帝驾崩,年幼的朱翊钧继位,张居正和冯保、李太后结盟,扳倒了內阁首辅高拱,至此属於张居正的首辅时代开始了。
1573年,他向万历帝进献了考成法,建立官员绩效考核制度,裁撤冗员30%,实现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的行政效率。这一制度被后世誉为中国最早的公务员考核体系。
他清丈田亩,歷时三年完成全国土地清查,使纳税田地从422万顷增至701万顷,彻底扭转了土地兼併导致的税基崩塌。
他一条鞭法,將赋税徭役合併折银徵收,简化税制、减少贪腐,推动商品经济,使太仓存粮可支十年,国库积银达400余万两,史称“万历中兴”。
他如同一个在腐朽大厦中竭力加固樑柱的工程师——既延缓了倒塌,也因过度依赖旧结构而无法真正重建新楼。其命运恰印证了海瑞的的评价:工於谋国,拙於谋身!
此刻朱翊钧收拾了一下复杂的心情,並且压下了心中本能的些许怨恨,这是原身的影响,这个时期,万历对张居正的態度处於表面尊崇与內心压抑的临界点,在政治上仍需其治国才能,在情感上却因长期严苛管教与权力被架空而滋生怨恨。这种矛盾在张居正死后迅速演变为全面清算,根本原因在於皇权专制下功高震主的必然逻辑。
此刻朱翊钧在张居正行礼时近身虚扶道,“先生免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