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划时代的电池技术(1/2)

这些能量领域的商业巨头,本身也算半个专家,对於这些基本常识还是了解颇多的。

孙德明笑呵呵,满脸的自信,回答道:

“我们採用了全新的多级限域碳结构正极材料,並且对固態电解质界面调控技术有了优化。

如今已经基本解决了体积膨胀问题。

实验室万次循环后,样品容量保持率仍在90%以上!”

华云材料的彭总急切地问:

“那鋰金属负极的安全性和界面稳定性呢?

枝晶问题如何解决?”

鋰金属负极被业內视为最理想的材料,能量密度远超传统石墨负极。

但它身上的问题却格外棘手。

因为鋰金属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一旦电池內部短路或受热,就容易引发燃烧甚至爆炸。

界面稳定性则是指鋰金属与电解质接触的表面容易形成不稳定的钝化层,是最影响电池性能的地方。

在充电时,鋰金属会像树枝一样长出尖锐的晶体,被称为枝晶。

这些枝晶会刺穿电池內部的隔膜,直接导致短路。

而枝晶断裂,还会形成死鋰,消耗活性鋰,进一步恶化。

就像水管內壁长出的水垢最终堵死管道,甚至撑裂水管,隱患极大。

安全性就是固態鋰硫超导电池商业化的最大障碍。

孙德明指向屏幕上的结构示意图:

“我们的技术人员重新调整了负极基体,优化了固態电解质,可以大幅度抑制枝晶生长。”

“所有样品通过了国標上更严苛的內部穿刺和热滥用测试,安全冗余度很高!”

“充电效率如何?”

“理论上可支持360w到2000w快充,具体看结构。

实验室测试电池样本在180c速率下仍可实现500mah/g以上的比容量。

散热方面,採用的是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导热膜,氮化硼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封装。

在极限充电状態下,温控也能长期保持在50c以下。”

百源集团的总经理徐哲一言不发,但表情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变得极度严肃。

如果孙德明说的是真的,他们解决了这些结构问题,就意味著不需要他们再出资攻克难关了。

那这笔生意,未来的前景就十分可观了。

但他还是第一时间提出了自己最在意的问题:

“孙老,如此高性能的材料和工艺,成本如何?”

他说的没错,成本才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

目前国际上顶尖的三元鋰电池,单位能量成本大约在0.74-0.9元/wh。

被寄予厚望的丰田固態电池原型,由於材料提纯和工艺复杂,实验室阶段的成本高达5元/wh以上,根本不具备量產条件。

即便是龙国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优势的磷酸铁鋰电池,成本也要0.65元/wh。

东西再好,但如果成本是那些顶尖电池的十几倍,甚至数十倍。

那就没有多少商业价值了,毕竟这已经算是奢侈品范畴了。

孙德明早就知道会有人这么问,於是直截了当的说:

“材料方面,我们研究所拿出了新型合成工艺的优化方案,各位儘管放心。

根据我们的测算,只要我们的生產规模足够大……

电池的单位能量成本將与当前高端三元鋰电池持平,甚至更低!”

眾人呆若木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