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工厂亏损原因(2/2)

小王回答得很快,显然对这个数字很熟悉。

“其中生產工人多少人?”

“一百八十人。”

“那其他的一百三十二人都在做什么?”

小王的脸色有些发白。

“管理人员、后勤人员、还有一些辅助工种。”

林涛放下帐本,站起身走到窗边。

外面的天空阴沉沉的,几只麻雀在光禿禿的树枝上跳跃。

他想起了红星的分析,生產工人与管理人员的比例严重失调。

“红星,给我一个人员优化方案。”

他在心里无声的询问。

“建议实施岗位责任制,精简管理层级,將部分管理人员转为生產岗位,预计可减少人工成本15%,同时提高生產效率。详细人员调配方案已生成。”

林涛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张组织架构图,每个部门的人员配置都標註得清清楚楚。

他看到了问题的根源,也看到了解决的方向。

“小王,麻烦你再去一趟库房,把上个月的进货清单拿来。”

“好的,林厂长。”

小王急忙跑了出去。

十分钟后,林涛的桌上又多了一份进货清单。

上面密密麻麻记录著各种原材料的採购价格和供应商信息。

他的目光停留在几个关键数字上,眉头越皱越紧。

电阻器:0.8元/只,供应商:金星电子元件厂

电容器:1.2元/只,供应商:胜利电子厂

三极体:3.5元/只,供应商:红旗元件厂

这些价格比他记忆中的市场价格要高出不少。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厂的採购渠道都是固定的,很难有议价的空间。

“红星,分析这些原材料的採购价格是否合理。”

“价格分析完成:当前採购价格普遍高於市场平均价格15%-25%。建议寻找质量相当的替代供应商,或与现有供应商重新议价。”

林涛轻轻敲击著桌面,思考著对策。

原材料成本占了產品价格的一大半,如果能在这方面节省成本,厂子的盈利能力就会大幅提升。

夜深了,办公室里只有林涛一个人。

他面前摆著各种帐本和报表,一支钢笔在手中不停的转动。

窗外的街道上偶尔传来自行车的铃声,远处的钟楼敲响了十一点的钟声。

“红星,综合分析所有数据,给出一个完整的扭亏为盈方案。”

“方案生成中,请稍候……”

“综合方案已生成:一、人员优化,精简管理层级,预计节省人工成本80万元/年;”

“二、採购优化,寻找新供应商或重新议价,预计节省原材料成本4万元/年;”

“三、设备改造,提高生產效率,预计增加產值16万元/年;”

“四、开拓销售渠道,提高產品溢价,预计增加收入10万元/年。”

“综合实施后,预计年度盈利26万元。”

林涛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这个方案不仅能让厂子扭亏为盈,还能实现可观的盈利。

但他也知道,要实施这些改革,会遇到巨大的阻力。

门外传来了脚步声,王红林推门走了进来。

“涛哥,这么晚了还没休息?”

“红林,正好你来了。”

林涛合上帐本,

“明天早上你帮我通知各科室主任,下午两点在会议室开会。”

“又要开会?”

王红林有些疑惑。

“是技术方面的会吗?”

“不是技术会,是改革会。”

林涛的语气很平静,但王红林从中听出了一丝决绝的味道。

“我们要对整个厂子进行全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