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论兵制变革(2/2)
既然决定改变宋史遗憾,他早早的就想过关於大宋兵制这个问题。
削夺军权,制约钱穀,收其精兵,这是赵普与赵匡胤在歷史上定下的初期国策。
客观的讲,这个方法確实短暂的適用新成立的大宋王朝,但追溯到更远,乃至於放眼未来,这方法就难言对错了。
毕竟,当一个国家的活力和民族的精气神都从根本上被压抑住了,这个国家和民族最终的结局就已然註定。
金玉其外空有其表,难抵外辱!
但站在赵匡胤的角度,若是大胆任用臣子藩王,是可以把国家做大做强,但最终的结局则会像晋、唐王朝一般,同样死的很难看。
既然都是死,为什么不选择平安,没有內乱的死法呢?
陈云崢觉得,这就是赵匡胤真实的想法。
不管怎样,宋朝都存活了三百一十九年,歷数从晋到清,谁能活得过它?
屈指算来,只有汉朝,两汉加在一起才比宋朝多出几十年。
其实陈云崢前世也想过,歷朝歷代明君何其多,为何就没想出一条完美平衡中央与地方军权的万全之策呢?
可当他真穿越到宋朝后才明白,这是封建主义制度和时代技术的根本局限性,不是任何帝王能解决的事情。
毕竟在古代,『皇权安全』与『军事效能』是完全对立矛盾的。
哪怕是现代而来的陈云崢,眼下对此也是束手无策。
但毕竟他带著现代人的视角,还是能结合一些现代方法,提出某种超时代的见解的。
“祖宗……您要我怎么写?”陈书文的话拉回陈云崢的思绪。
陈云崢沉吟片刻,缓缓道:
“兵制之变,旨在收兵权於宸极,存战力於营伍,擬设华北,西北,东南等诸战区,定统一专精训练……”
“將三年一易,更代之策由枢密院擬定,官家审批……”
“战时设都统制,官家自三衙將中临时命之……战毕权收,以防握兵之患……”
“禁军之改,在严选壮勇,汰老弱入厢军,厢军屯田助军餉,乡兵补边,省耗费……”
其实他就是把赵普后来提出的“更戍法”等国策,做了细微调整而已。
陈云崢一边念,陈书文一边写,片刻后,一篇洋洋洒洒的千字策论便跃然纸上。
写罢,陈书文將笔放下,眼中犹带震撼。
他也是读过诸多书的人,自然知道对皇家而言,藩镇割据之患是多么令官家头疼的事情。
而祖宗这套方法,看似稀奇古怪,例如设什么战区,什么都统制……简直闻所未闻!
可细细品之,却发现其说的不无道理,甚至环环相扣。
不敢相信,若是此文流传出去,会是何当反响。
而陈云崢却还是有些不满意,毕竟这套方案在他看来,还是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但眼下来说,把赵匡胤钓成翘嘴应该够用了……
……
贡院后堂,吕余庆面前正放著一沓科考试卷。
他没有第一时间就开始审阅,而是在里面翻了翻,瞅到某个名字时,眼睛顿时一亮。
陈书文!
他连忙展开试卷,目光径直落在策论上,刚看了几行,眼中就出现一抹惊疑。
再往下看,他渐渐坐直了身子,眼睛越睁越大,嘴里不停念叨:“妙哉!妙哉!”
看完最后一行,他猛地一拍桌子,再也忍不住霍然起身,顾不得其他试卷,拿著陈书文的策论就往皇宫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