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眾臣批阅(2/2)
卢潜和张雕亦停下动作,看向崔季舒手边那份摊开的卷子,殿中气氛为之一变。
高儼饶有兴趣,不动声色地注视看递过的试卷和被吸引聚拢的重臣们。
崔季舒將那份考卷递与眾人传阅:“诸位请看。”
阅卷中断,几人暂时放下了手中工作,聚拢精神来復看这篇被崔季舒高看一眼的文章。
卷子首先传至张雕手中。
他起初尚带著审视之色,但仅仅看了半页,原本紧锁的眉头便渐渐鬆开。
他眼中讶异渐浓,忍不住轻敲案几:“妙!此论均田崩坏之不利,切中我朝当下农政之困,非纸上谈兵!”
唐邕接过来,直接跳到边备论部分。
当读到“晋阳稳则河北安,河北安则京畿固”以及后续如何巩固晋阳防务、確保粮道畅通等具体方略时。
这位主持过中枢军务的老臣不由得微微頜首,眼中精光闪过:“大格局!非只知兵事,更知根本在此!此论深得固国要领!”
卢潜接过时仍有疑虑,但读至论及地方背吏借讼勒索、请託枉法一段时,竟微微頜首作为久任地方长官、深知地方吏治黑暗的尚书,他深知这並非泛泛而谈,而是一针见血指出了“清律条易,清吏心难”的关键。
他再次细读此卷,先前他挑出的那篇还算不错的文章与之相比,顿时显得平庸失色。
他嘆了口气,语气中带著由衷的佩服:“此文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更难得事事落在实处,条条皆为可行之策。文采斐然乃其余事,其经纬之才,实属罕见。”
祖斑虽目不能视物,但侧耳听得几位同僚的低声议论,对每一句评语都听得真切。
当议论到普阳战略与更治之弊时,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竟也露出凝思之色。
隨即他轻轻点头,低声道:“此人所思深远,非寻常腐儒。听其策论,倒像久歷宦海、洞察世事之辈。”
卷子传了一圈,最后才落到一直显得心不在焉的冯子琮手里。
殿內的气氛变化和几位同僚难以掩饰的讚许,终於引起了他的注意,难得地提起了兴趣。
他接过那份被眾人交口称讚的考卷,先是漫不经心地扫了两行,然而很快就被其中新颖且切实的见解吸引,眼神中的疏离淡去,多了几分认真。
他越看越慢,越看越深入,原本慵懒的姿態也不自觉地挺直了。
待全卷看完,冯子琮沉默了半响,抬首环视眾人,一反之前的漠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郑重其事的神情。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清晰而沉稳:
“此篇策论,其文理之精闢,识见之宏阔,措施之切实可行,皆属上乘!胸襟器识,非常人可比。”
“今日所阅之卷,无出其右者!若以此文论定高下,”他抖了抖手中卷子,声音提高了一些,將卷子轻轻放在案上最中心的位置,“则此卷当为此科第一!”
这番话从一向对科举持保留態度的尚书令口中说出,分量又自不同。
殿內几位重臣虽未明言附和排名,但眼神交匯间俱是深以为然之色。
考卷最终被恭敬地呈递到始终旁观的高儼御案之上。
高儼接过卷子,並未立刻细读內容。
他的目光先在崔季舒、冯子琮等人的脸上缓缓扫过一圈,將眾人或兴奋、或讚嘆、或郑重的表情尽收眼底。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那份厚厚的、承载看眾人一致讚誉的考卷之上,嘴角不易察觉地微微上扬了一线弧度。
他伸出手指,在那份考卷上轻轻一点,声音不高,却带著一锤定音的果断:
“善!诸卿眼光一致。榜首,就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