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廷议科举(2/2)
祖斑的驳斥与效忠,卢潜的明確附和,加之冯子琮的沉默和皇帝的冷眼注视,如无形的压力笼罩在方才发声的官员和其同路者心头。
高儼端坐於上,面无表情。
他望向冯子琮,开口问道:“令公以为此事如何?”
见陛下指名道姓將问题拋给自己,冯子琮只得深吸一口气。
他踏前半步,身形微微前倾,脸上已看不见方才的痕跡,只剩下身为宰辅的持重与恭顺。
“臣冯子琮启奏陛下,”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清晰地迴荡在大殿,“陛下欲行科举之制,广开贤路,破格取才,其心至公,其志至远,实乃社稷之洪福。臣,坚决拥护!”
这番清晰无误的支持表態,令殿中许多竖著耳朵、心怀志芯的官员瞬间然。
小道消息不是说,尚书令並不赞同陛下此举,甚至闯入宫中与陛下吵了一架,最后不欢而散吗?
心念一转,立刻悟了一一这是欲扬先抑。
一些人期待著,冯子琮刚才所言只是为了以示自己对陛下的忠诚,接下来必有“然而”之言论。
冯子琮却不再言语,退回群臣列中,仿佛接下来发生何事与自己无关一般。
他的行径令不少人感到惊。
连提出异议的官员也露出些许疑惑之色。
难道尚书令就这般迁就陛下了?
见此状况,高儼不禁心中微松。
冯子琮虽然隱隱对此事持消极態度,但终究没有公开站出来反对,而是选择支持。
使高儼暗中鬆了口气的,是確定了方才那名忽然上前请求他收回旨意之人,大概只是一时愣头青,而不是有人在后面指示。
不是担心冯子琮身为重臣,却当场反驳他,使他丟了脸面。
而是不想这位功勋之臣因为与自己政见不合,而暗中结党营私,暗中肘。那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如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他就不得不对其出手了。
如今,冯子琮选择在最后关头顺应君意,明確表態支持。
虽有保留与沉默,但终究没有表露出强烈的对抗意愿和实质性的阻挠,这已是最好的结果。
高儼淡淡点头,不再看他,视线投向殿外:“若无事,便散朝罢。”
“退朝一—”內侍尖细的声音响起。
眾臣如蒙大救,怀著各异心思,恭谨有序地退出太极殿。
散朝之后,高儼来到含光殿中。
方才朝会上刻意维持低调的崔季舒已在此等候。
那道詔书出自他主政的中书省之手,若自行上去辩护,则不太具有说服力。
“陛下,”崔季舒一见高儼进来,便上前一步,低声稟告,“臣已依陛下旨意,稍稍提点了李德林一番。观其神色態度,辞官以应科举之心极为坚定,毫无动摇之意。”
高儼微微頜首:“如此便好。”
恰在此时,殿外內侍稟报:“侍中卢潜已至。”
“宣他进来。”高儼隨手拿起一份奏疏。
卢潜缓步入殿,衣袍肃整。
崔季舒见到卢潜入內,脑中灵光一闪,终於恍然明白一一难怪方才在太极殿上,当祖斑发声后,卢潜会紧隨其后如此明確地附议支持!
原来陛下早已有所安排,这显然是事先密授机宜的结果。
高儼径直道:“我召二位来,是为敲定科举细则。殿试之事,既已定下一”
他指尖敲了敲案头摊开的一份章程草案:“当务之急是立时开科取士,不可迁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