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格物致知」(2/2)
他驀然转向高儼所在方向:“可惜!此等绝学,竟因朝堂倾轧,埋没百年!岂非暴殄天物?”
高儼隨即道:“確实可惜!若我为宋孝武,必排眾议以用之。”
祖冲之正是在刘宋孝武帝刘骏时期,以其年號创製大明历。
可惜正如祖珽所言,他的历法过於先进,引发尊崇旧制的宠臣反对,不得已被用。
直到梁武帝萧衍时才被正式施行。
庭中风息骤止。
祖珽佝僂的脊背微绷,嗓音沙哑如砾石摩擦:“殿下欲用…墨家之法?”
“不止於此,”高儼踏前一步,开门见山,“儒家也好,墨家也罢,能显汉学、明教化者,我皆欲用。”
祖珽闻言,微微一颤:“殿下所言,可是出自真心?”
“自是如此。”
“殿下所言,可与其他重臣商议过?”
“暂未商议。”
“这样啊……”得到了否定的答案,祖珽先是有些失望,然后接著喜悦涌上心头。
琅玡王殿下居然心怀“兴汉学、明教化”之志,言语中对墨学多有推崇。
不过,祖珽並没有多么喜爱墨家之学,他所在意的是:
他一个小小的秘书监,怎么就能与殿下谈论这般教化天下之大事呢?
殿下未与重臣商议过此事,却与他谈论。
岂不代表著在这个方面上,殿下將他看得比其他重臣更加重要?
殿下好墨学,若他於此投其所好,以此幸进,未尝不能成为下一个和士开!
祖珽此刻內心中早已选择性忽视了自己曾在和士开面前构陷过高儼的事实。
而是心安理得,转而为得到高儼赏识自鸣得意。
他面上仍是那副高人做派,淡淡道:“墨学自秦、汉后不显,其著作多散佚。眾士人或尊孔孟之道,或喜老庄之趣,至於墨翟,偶有先贤,卒不为人所好。”
其言下之意却是,如今世上通晓墨学之人极少,恰好眼前就有一人。
高儼却好似没听懂他所言,而是自顾自道:“墨家尚同、尚贤、非攻、节用、天志、明鬼…诸多理念,於今天下纷爭、民疲国耗之际,难道竟无一可取?”
“其兼爱非攻之论,岂非止戈息兵之良方?其节用非乐之旨,岂非富国强兵之基石?更遑论其格物致知之道!”
“格物致知?”祖珽先是一愣,隨后赞道,“殿下以《大学》之语释墨学要义,却实为妥当!”
高儼顺势將话题引向深处:“是以,我常思虑:欲使国祚绵长,外御强敌,內安黎庶,非仅靠刀兵吏治可成。”
“利器、新法、良种、天时地利之精算……皆需穷究其理,方可化为己用,增益国力。”
他踱步至书案前,手指轻轻拂过堆积的卷册:“前有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泽被后世农桑。可惜此类学识技艺,往往藏於世家私门,或师徒秘传,或隨著书人没於黄土,不得光大。”
“秘书监家学渊源,於算学、天文一道见解卓著,不知……”
高儼停顿片刻,刻意让期待感在沉默中酝酿,才缓缓说道:“不知可愿为天下学子、匠人,开此『格物』之门?”
“不必立时见效,但求梳理传承,推演精进,他日或有『缀术』再现,或更有胜於『大明历』之新法问世?”
祖珽枯瘦的身体猛地一震!他立刻明白了高儼的言下之意——这是要给他一个前所未有的舞台!
一个远离朝堂倾轧、却能凭家学渊源和自身才学大展拳脚、甚至能名垂青史的机会!
“殿下……此言当真?”祖珽的声音带著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他瞬间就將那些“幸进成为下一个和士开”的投机念头拋到了九霄云外。
比起眼前这个能让他发挥真正擅长、足以超越同族先人祖冲之、祖暅的机遇,区区佞幸之位算得了什么?这才是流芳百世的正途!
“自是当真。”高儼的语气篤定,“孤欲在国子寺旁,或秘书省署內,另闢一处。不拘泥於经史章句,专研天文、歷算、农术、乃至器物营造之理。”
“广徵各地巧匠、通晓奇技之人,与博学之士共聚一堂,考校、辑录、辨析、推演,集眾智之力,匯前人所得。此院……或可名『格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