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血溅御前(2/2)
一方面行高澄故事,怒斥天子;一方面表明自己是迫不得已,为此举正名。
他的眼神从高纬身上抽开,望向殿內眾人,作揖正声道:
“诸位心存国事,一片赤诚,扫清奸佞,此社稷之功也!”
眾人不敢收礼,纷纷行礼回应。
“刘辟疆,”高儼寒声道,“你领人护送陛下回殿好生休息,一定要好生保护,莫让外人见著了!”
高纬蜷在御座下颤抖不已,隨后被刘辟疆带著几个亲兵架了出去。
眾人看见,遂低下头不语,只当无事发生。
送走高纬后,高儼自觉坐上了高纬原先坐过的位置,眾人也依次分两侧坐下。
忽有亲兵急报:“广寧王、安德王已至千秋门外!”
高儼目光微闪——这二位堂兄此刻前来,究竟是作何打算?
他沉吟一阵,隨后下令:“请二王入宫覲见。传令全军:严守宫门,擅闯者斩!”
说完后,又加上一句:“若右丞相(即斛律光)至,可让他入宫覲见。”
…………
在千秋门外焦急等待的广寧、安德二王,终於获得允许入宫,但二人的侍从却被拦住,不得进入。
身材肥壮的安德王高延宗对著守卫军士不忿道:“我等来此,正是来助琅玡王一臂之力,为何不让我等侍卫隨从入宫?”
眉目疏朗的广寧王高孝珩拦住高延宗,苦笑道:“五弟,琅玡王准许我等入宫,怕是大事已成。”
隨后他提醒高延宗:“神器初易,需谨言慎行,莫忘了大兄、三弟之事!”
高延宗闻言,虽心仍有不满,还是点头表示听进去了兄长的劝诫。
二王遂留下侍从,隨著领路宦官向显阳殿走去。
一路上军士设下重重关卡,宫禁较往日格外森严,从千秋门到永巷,再从五楼门向显阳殿走去,路上隨处可见血跡。
行不多时,二王来到显阳殿前。
还未进宫殿,两人便闻见殿內久久未散的血腥气味,不由得暗自生惊。
两人疾步入殿內,只见甲士肃立如林,谋臣武將依次排开。
昔日那位骄矜自傲、容仪修美的堂弟,此时正高踞御位,面色淡然。
二王目光扫过地上未乾的血渍和御前摆放的和士开、陆令萱二人首级,瞳孔俱是一缩。
又见高儼稳稳坐在御位,他们心中如何不明白其意。
高延宗脚步微顿,高孝珩悄然以肘轻触其弟,率先躬身下拜:“臣等恭贺殿下诛除奸佞,肃清朝纲!”
高延宗也收起原先的傲气,隨之下摆。
高儼並未立时回应。
烛火摇曳中,他凝视二王阴影拖曳在地上的轮廓。
史书里这二位堂兄结局迥异:
高孝珩学涉经史,善画通音律,却终身被猜忌,不得重用,被虏后鬱鬱而终;
高延宗驍勇善战,平阳之战齐军大败后被高纬丟下,无奈之下自行称帝,鼓舞军队士气,大破周军,最终还是战败被俘,后被赐死。
此刻他们俯首的姿態,究竟是真心归附,还是乱局中的权宜之计?
“二位请起,”高儼终於开口,声音沉静如古井,“和士开、陆令萱心机深沉,祸乱朝纲,欲行伊霍事,我奉太后、至尊密詔,將其斩杀。”
高孝珩率先表態:“殿下诛杀国贼,肃清朝纲,实乃社稷之幸!”
高延宗则高声直言:“杀得好!早该除尽这些蛀虫!”
见两人均已表態,高儼微微頷首,目光望向冯子琮,他给了一个肯定的眼神。
“奸佞虽已伏诛,然国器动盪,尚需宗室勠力同心。”高儼特意加重“宗室”二字,眼神扫过二人面庞。
他回想起有关这两位堂兄的一些记载,心中不由一动。
这两位堂兄都是高澄之子,也是高长恭的兄弟,但性格却不太相同。
高孝珩谨慎有节,但绝非古板之人。
除去这次试图相助高儼,歷史上还曾谋划斩杀佞臣高阿那肱(上文已被砍翻)。
高延宗心气高傲,却忧心国事,常有愤懣之言。
两人是宗室人杰,虽不比高长恭战功赫赫,却不容小覷。
尤其是高延宗,晋阳一战,他衝锋在前,杀得北周武帝宇文邕仅以身免,差点让宇文邕行堡宗之未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