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出身论爭,教育不公(1/2)
1975年5月9日,上午九点。红星中学招生办公室里,十个人围坐在长桌前,討论推荐上工农兵大学名额的事情。
办公室里烟雾繚绕,几个抽菸的老师手里夹著大前门香菸,搪瓷茶缸子里泡著浓茶。墙上掛著毛主席像和各种標语,整个氛围显得严肃而紧张。
校长王启明是个五十多岁的知识分子,戴著一副黑框眼镜,脸上写满了严肃。他看了看手中的材料,缓缓开口:
“同志们,今年的推荐名额基本都確定了。清华北大一个名额,其他重点大学三个名额,普通大学十二个名额。“
副校长朱大明却摇摇头,脸色有些难看:“老王,我昨天遇到点麻烦事。张楠找到我,希望学校推荐他进入清北大学。“
张楠是学校里的有名人物,在全校师生中都有些名气。这个学生有八个姐姐,整天穿著打满补丁的蓝色中山装,鞋子也是补了又补的解放鞋。他逢人便说自己家穷,母亲在街道办扫大街,月收入三十块,父亲据说臥病在床需要人照顾。
张楠的学习成绩能排全校前十,但这人有些神经兮兮的,总是喜欢在同学面前哭穷诉苦。有时候上课时会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自己代表贫下中农,要为劳动人民爭取权利。
校长王启明皱了皱眉:“学校只有一个清北名额,已经內定给了柳新。这事没什么好商量的,柳新的成绩和品德都是全校最好的。“
教务主任老李点点头:“就算有好几个名额,也轮不到张楠。柳新三年来成绩一直是全校第一,而且品德也好,从来不惹事。张楠虽然成绩不错,但性格有问题。“
年轻的语文老师小张也表態:“柳新写的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文笔和思想都很成熟。张楠的作文总是在诉苦,內容单调。“
副校长朱大明脸色更加难看,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点上:“张楠用三代贫农的身份说事,给我扣大帽子,说学校不重视工农兵学员。而且他所在的红星街道办也来人了,希望学校考虑给张楠这个名额。“
王启明听了这话,气得啪地一声把茶缸子放在桌上:“用贫农身份说事,这太过分了!学校应该拿成绩和品德说话,柳新完全配得上这个名额!“
王启明心想,这个张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凭什么因为出身就要抢別人的名额?如果都按出身来分配,那还要考试干什么?
招生部洪主任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说道:“张楠虽然成绩不是最拔尖的,但也能排进前十,而且他家確实困难。在当前形势下,確实要考虑工农兵成分。“
年轻的数学老师小刘立刻反对:“洪主任,难道穷就是道理吗?那我们还要成绩干什么?还要品德考评干什么?按这个逻辑,以后是不是成绩最差的人反而最有资格上大学?“
化学老师老赵也皱著眉头:“我教张楠的化学课,这孩子上课经常走神,实验报告也写得乱七八糟。让他上清北,对得起那些真正努力学习的学生吗?“
副校长朱大明心里很纠结。他知道给张楠名额对柳新不公平,但又担心坚持给柳新,会有人藉此攻击自己。几年前他就因为类似的事情遭过罪,被说成是走白专道路,在全校大会上被批判了好几次。
朱大明心想,现在这个时候,稍有不慎就会被人抓住把柄。自己还有几年就退休了,可不想再经歷那种痛苦。家里老婆孩子都指著自己这份工作呢。
“同志们,我们要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朱大明深吸一口烟,缓缓说道,“我们学校是劳动人民的学校,推荐工农兵大学,张楠的出身更合適。而柳新这样的人才,到哪里都是金子,不去清北也能发光发热。“
王启明听了这话,脸色铁青,眼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著愤怒的光芒:“朱副校长,这对柳新太不公平了!他凭什么要为別人的出身让路?难道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搞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