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人工是最不值钱的(2/2)

长得很漂亮,身材高挑,不但会跳舞,歌唱得也很好......可就是这样优秀的一位女知青,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居然跟村里一位青年谈起恋爱来。

谈恋爱那几年,双方感情非常好,林玫甚至都到村里面见过男方家长,也就是陈逐的外公外婆。

双方连日子都算好了,就差一场婚礼而已,可偏偏这时,全国掀起了知青返城浪潮。

听闻这个消息的林玫,在返城这件事情上態度非常积极,成为了首批离开农场的知青。

而那个差一步就跟她结婚的李金山,在林玫离开农场后,隔三差五就会跑到农场,问林玫有没有来信,顺便问点跟她有关的事情。

而农场这边,早就已经提醒过他,林玫是大城市的高干子弟,除非他自己主动去找,否则她家里人怎么可能会让她回来。

巨大的背景差异下,农场这边本以为这个叫李金山的年轻人会很快放弃,然后开始新生活。

可没想,这人就跟中邪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农场问林玫的事情。

以至於,农场这边的知青,每次看到他,都有一种莫名的愧疚感。

见李秀珠又问起这件事,张树云摇头道:“这些年都没写信回来过。”

“这样啊。”

李秀珠嘆气了声,隨后看向那个越看越满意的周医生,跟自己家孩子是真的很配。

“对了,老张跟你问个事,周医生是什么家庭背景啊,为什么到现在都还没离开农场。”

“她啊,父母这边都出问题了,不过应该也快了吧,她妈妈在香港那边。”

李秀珠猛地紧张起来,一时间,竟有点后悔帮自己儿子了。

......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陈逐几乎每天都在大猫坑这边,一门心思都在香菇厂房的建设上。

说起来,他爹还有叔公他们,还真挺厉害的,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用毛竹將厂房的基本框架给搭起来。

且还给他搞了两三间毛竹搭建的宿舍出来,专门用来给他休息用的。

框架是搭好了。

可接下来,才是最难的地方,香菇这种东西没有叶绿素,没法光合作用的。

可偏偏这玩意挺矛盾,它在菌丝阶段要避光才能生长,而香菇长出来后,却又需要一定量的光照,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少,否则香菇就会长不好。

放在前世,一个薄膜保温大棚,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在这个塑胶袋都是奢侈品的年代,哪里搞那种抗风抗雨的塑料膜。

好在劳动人民有智慧,没有塑料膜的话,那就只能就地取材了。

陈逐让亲戚搞了非常多的茅草,然后用茅绳编织起来,用作厂房屋顶的材料。

第一层採用稀疏透光的茅草,这样阳光就能散射进来,且进光量也不会太大,还能大大增加厂房的透气性。

第二层比较厚,是防雨防光的,一旦遇到暴雨天就可以把第二层给铺上。

可这种解决方法,也有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相当耗人工。

好在这是个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工的年代,如今菌菇基地都还没落成,就已经有很多人想来给他打工。

个別比较没志向的知青,甚至提出只要天天都有肉吃,她都可以不要工钱。

看著眼前搭建好的香菇养殖厂,陈海山似乎已经知道他们当年香菇种植失败的原因。

当年他们种植香菇时,並不懂得搭建菇棚,结果每次暴雨,每次高温都会让香菇减產。

“这些都是学校老师教你的。”

“差不多吧。”

陈逐不想打击他老爹,菌棚只是基础中最基础的,种植香菇所需的技术远比他想像的要多。

陈海山接著说道:“等哪天香菇种起来了,就把香菇拿去给你爷爷好好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