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香菇客(2/2)
都有野生的香菇生长,由此可见,当年爷爷选址,还是非常有眼光的,大猫坑真的很適合香菇生长。
可惜的是,他们当年种植香菇,採用的是砍种植法太过落后,这也是他们当年种植香菇失败的原因之一。
砍种植法,是一种很古老的种植方法,甚至都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
具体分成:踏檣、做檣、砍、遮衣、开衣、当旺、惊蕈、烘焙这些步骤。
可对主攻菌草专业的陈逐来说,这些名字听起来是很玄乎,可大多都是一些文字把戏而已。
用木头种植香菇,无非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菌丝在木头里生长开来。
说难听点,就是寄生。
而所谓的砍,就是將木头砍出一道道纹路来,还有遮衣就是用树枝和树叶覆盖在树干表面。
爷爷带领大家种植香菇那会,还没有纯菌种接种的技术,要想种香菇的话。
就得先找到有香菇生长的山林,把那些野生的香菇的根部剁碎了,塞进木头里,充当菌种使用。
而这种原始的菌丝繁殖手法,出菇速度非常慢,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
期间还得经常给带有菌种的树干浇水,过干和过湿都是不行的,这也导致香菇客不能离开菇场太久。
一旦开始种香菇,香菇客们在山里面一住,往往就是两三年起,有些香菇客乾脆在菇山落地生根,甚至生儿育女。
香菇这东西从古至今,都属於奢侈品,香菇客虽然很苦,但只要收成好。
两三年赚的钱,抵得上普通农民十几年的收入,村民甚至还有一些民谣,是专门讲香菇客的。
“遮好檣,劈好山,收集行囊回家乡。回家乡,插田秧,带回洋钱一两千。一半洋钱买田山,一半洋钱买布衫。若要明年更发財,多做光饼去菇山。”
......
看完大猫坑后,陈逐问了句:“阿爹,现在大猫坑是村里在管吗?”
陈海山摇摇头。
“不是了,十年前,就划给农场了,现在是农场在管理。”
陈逐微微皱眉。
要是大队管的话,他还比较好拿地,这么远的地方,村里只会当成荒地。
可农场几乎都是国营的,要想在它手里拿地,手续和流程就更复杂了。
“阿爹,你认识农场的负责人吗?”
老陈点点头。
“你也认识,你张叔就是农场负责人,你要真想在这里搞菇场的话,我直接带你去农场找他。”
“啊~”
陈逐不停搜索著记忆,可死活就没想起来张叔是谁,估摸著,原主跟这人见面的次数非常少。
......
大猫坑附近的这个农场,叫做知青农场,早些年,这里非常热闹。
两三百號大城市里来的知青到这里来扎根锻炼,那时候,村里人特別喜欢往这里跑。
因为这里的男知青特別帅,女知青也都很漂亮,村里的姑娘都很想嫁给这些知青,村里的男同志则以娶到女知青为荣。
可自打几年前,返乡运动开始后,农场里的知青,陆陆续续全都回去了。
现在农场空荡荡的,好像一个死掉的村落般。
在前往农场的路上,陈逐发现了一条小溪,全身包裹的他,早就已经热得冒汗。
就当他打算在小溪里先泡泡脚降温时,却发现小溪对面的一处石阶上,有个绑著麻辫,穿著衬衣的姑娘正在洗衣服。
可能她压根就没想到小溪对面会来人,也就没有特別注意,可当她每次俯身搓洗衣服时,就会露出一片刺眼的白光来。
陈逐当场就给看呆了,这福利也太好了吧。
实在忍不住,看了一眼。
感觉不够。
乾脆直接看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