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道士(1/2)

申时,望河楼。

陈武嘴上粘著两撇细柳鬍子,下巴上粘著山羊须,穿一身道袍,背一把宝剑,活脱脱一个仙风道骨的道士。

“这位道长,可是要用茶?”

一见陈武进来,一个伙计忙迎上来招待。

“带我去甲字號雅座。”陈武道。

那伙计恍然:“上將已等著了,请!”

说罢,便引陈武上二楼。

这雅座就在望河楼二楼,正对著表演的戏台,桌上摆著四咸、四甜、四坚果,整整十二样茶点。

伏波上將水子逸正坐在桌边,一看伙计引著一位道士过来,起身给了伙计一个银角子,將其打发走。

陈武微笑著向上將示意,也暗暗观察著这位金城郡中久负盛名的海军上將。

只见这上將浓眉大眼,鼻挺面阔,身形挺拔,虽满头白髮,精神却是不减,双目如电,直向陈武望来。

“道长请用茶!”水上將招呼陈武落座。

陈武一路走来,凝神气机一刻不停,未发现埋伏,情知上將此番没有恶意,也放鬆下来。

陈武坐下,端起桌上的青瓷盖碗,用碗盖拨了两下碗中茶叶,轻轻嘬了一口茶水。

“好茶。”

虽然陈武尝不出来个好坏,但此时也只能说这句。

“哈哈哈——”水上將却是笑起来,“金城郡不產茶叶,茶叶千里贩运过来,多是一般,只不过添了些乾果冰以做调味。”

“本以为用九学派都是些蔑视人情礼法之人,没想到你这般高手,也会说些场面话。”

“那都是三人成虎,以讹传讹。”想起老马的市侩和老金的贪財,陈武也笑著回答,“一样米养百样人,用九学派能么可能千人一面?”

“確实,是我以偏概全了。”水上將点头,望向下面的戏台。

戏台上正坐著五人,一人演唱四人吹弹伴奏,正咿咿呀呀唱著曲子。拖字行腔间,气韵缓慢,陈武听不大明白,只能隱约听出“诸葛”、“子敬”几个词。

“这首鼓子用金钱调,叫做《小借箭》,讲的是诸葛亮求鲁子敬帮忙,安排草船借箭的事。”没等陈武开口,上將主动解释道。

陈武点点头,上將笑道:“这也就是在三国,能借来曹军的箭。要放现在,只能借来大口径炮弹。链弹、霰弹、炽热弹之下,诸葛孔明铁定要粉身碎骨咯!”

这笑话说得有趣,陈武跟著笑起来,觉得这上將真是个妙人。

只是,这水子逸未免也太放鬆了些。

“水上將,在下的海捕文书还在报纸上掛著,没有多少心思听曲。”陈武道。

“无妨无妨,巡捕衙门也是衙门,哪有那样神通广大?听一首曲子的功夫,还是有的。”水上將笑道,“金城郡的鼓子曲,虽比不得江南的崑曲婉约,却也別有一番风味。”

这上將倒是一点也不著急,那我急个鸟啊。陈武腹誹道。

见陈武不回应,只是拿起一块糕点品尝起来,水子逸继续道:“我昨日听了一曲瞎弦小调,颇为新奇。”

“讲的是月饼为首的面点建立了一个饃饃渣朝廷,却又为另一伙乾粮所败,新选了铁头焜锅子当皇上。新朝虽造反起家,但又防著他人造反,將凉麵、油炸糕绑在了大街上,又把枣糕、粽子扔进牢里。”

“我听来听去,这曲子有些誹谤朝廷之嫌啊!”

陈武毕竟985毕业,諳熟歷史,立马就明白这曲子的影射意味。

大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元再造华夏,得国之正未之有也。又传国近三百年,並非秦、隋这样二世而亡的朝廷,可谓根深蒂固。

大顺造大明的反起家,如今当了朝,却又要人忠君,镇压底层造反,与这曲子里说的一模一样,难怪水子逸会认为这曲子誹谤朝廷。

“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陈武不以为然,当即口出大逆不道之言,“如今民间小曲里唱,再平常不过。难道上將你要上书朝廷,来个文字狱,禁了此曲?”

“哈哈哈,阁下真是毫不客气,不愧是用九学派的!”水子逸笑道,“正如阁下所说,『皇帝轮流做』,前明《西游释厄传》里都写明的,我如何能连带《西游释厄传》一块禁了?”

哦,这世界也有《西游记》?

“更何况……”水子逸话锋一转,“大顺朝不许搞文字狱,乃是太宗他老人家的遗训。”

又是顺太宗李过,这个穿越者前辈存在感还真强。

“那上將为何提起此曲?”

“我自投身靖海宫,数十年来,伐日本、击南洋、攻天竺、破直布罗陀,每战必先。”水子逸忽然正色起来,反问道,“与我资歷相当之人,最少也有个子爵,你可知为何我只以伏波上將致仕,而无任何爵位?”

“不知。”陈武摇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