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艺人(1/2)
什么鬼?
眾安票號门口,陈武脑中一片混乱,还没从刚才的谈话中反应过来。
自己刺杀自己,这帮上流人士这么会玩吗?
总之,三日之后,老时间老地点,陈武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再刺杀一遍乔维盛,只是这一次成了乔维盛亲自给钱请陈武刺杀。
刚才陈武很想问个究竟,一方面碍於高手人设,不好问得太仔细,一方面乔维盛对此语焉不详,明显不想透露太多信息,为了儘快脱身,陈武只好稀里糊涂接下了这个委託。
心中想著刚才的谈话,陈武不知不觉走到了黄河边上。被河边的冷风一吹,陈武过载的猪脑终於清醒了一点,方才发现,自己眼前竟出现了一座横跨黄河的铁桥。
原来他已走到了金城郡大名鼎鼎的黄河铁桥边上。陈武穿越过来只有三天,可他早已听说这座铁桥的大名。
据说是一位出身金城郡的海军上將退休之后,见黄河上的老浮桥不堪使用,为了造福乡梓,联合金城郡豪商,出资三十二万银元建造。
上將出身海军,偏爱各种新技术,大胆启用了全世界无人尝试过的钢铁桥樑製造技术,使用了钢铁和水泥桩这种之前从未有人用过的造桥材料。
边修边实验,故而这桥反覆修建了七年,造价也是一加再加,於三月前方才成功。
建成后名传天下,號称天下黄河第一桥。
这桥在陈武眼中,就像那个双层马车一样,颇有点怪模怪样。它有几分像陈武穿越前见过的魔都外白渡桥,几个桥墩上架著一个钢架结构的桥身。
但与外白渡桥这个影视剧老演员不一样的是,桥身並非是一个个拱形结构,而是平的,仿佛有人一剑將拱顶上半部削平一般。
更怪的是,这座铁桥两端各有一个木石所造,类似三开间牌楼的建筑。中间的大开间,其高度和宽度,略大於桥身上方的钢架结构,明显是配套设计,以便行人穿过牌楼上桥。
此时,牌楼周围里三层外三层围了好几圈,隱约能看见內部还有巡捕维持秩序,似乎有什么活动。
“这位兄台,不知此处有何庆典?人怎么这么多?”陈武扫视一番,选了一位看起来斯文好说话的围观群眾询问道。
那人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镜,仿佛沉重的金属镜架令其很不舒服。
“你这都不知道啊?当今圣上御笔所提之匾额,今日悬掛於这牌厦之上,金城郡乡绅请了些社火与民同乐,彰显圣上之德。”说完,还衝著京城的方向拱拱手。
好一副大顺帝国忠诚臣民的做派!
陈武忍住了吐槽的欲望,抬眼一看,就看到了牌厦上那个所谓的圣上御笔之匾额,上书三个大字——万寿桥。
没等陈武锐评一下皇帝老儿的书法,噼噼啪啪,人群中央传来一阵鞭炮之声,接著便是敲锣打鼓,眾人一起吵嚷起来。
陈武踮起脚,向內观看。
中心空地上,一队人穿著绿绿的戏服,涂著各种脸谱,又是舞刀弄枪,又是旱船舞狮,好不热闹。一个男扮女装的丑角游走於人群之中,四处扮丑取乐,顺便討些赏钱。
周边嗩吶声、锣鼓声、叫嚷声、鬨笑声一时不绝,一片人间嘈杂,陈武一时间被吸引了,看得津津有味。
可就在这一片声浪之海中,一道极其微弱的三弦声突兀冒了出来,丝丝缕缕,呜咽不绝。
“好——”耍狮子的表演了几个高难度动作,引得观眾轰然叫好,音浪陡然提升。
可那道微弱的三弦声不仅没被淹没,变奏时颇为欢快的泛音愈发清晰,仿佛直接在陈武耳边演奏一般,周遭吵嚷叫闹都成了三弦的陪衬。
“不对!”
陈武意识到有问题,这个社火表演只有金鼓之声,压根没有三弦伴奏!
丹田中真气当即应激,气机交感之下,陈武福至心灵,越过牌厦周边的人群,径直望向铁桥中央。
一个带著黑色小圆墨镜的老人,正看向陈武,面带微笑。
那人戴著一顶大檐帽,坐在桥边的栏杆上面,倚著桥身铁柱。三弦琴鼓置於右腿,左手轻抚琴杆,三指按弦,右手却拿著几根枯草,拨动琴弦。
几根常见的枯草,在老人手中却硬如金铁,与琴弦相交,发出錚錚之音。起调运转,无不顺滑。
三弦之声渐渐高亢,弹到激烈之处,突然停顿,老人醇厚质朴的声音紧接而来。
“哎————”
隨著这声长呼,老人手上恢復动作,三弦又转一调,略有些苍凉的伴奏再起,伴隨著老人醇厚的唱腔,一首本地小调在陈武耳边缓缓展开。
“扫星上来山口看——
哎,洞宾爷正戏牡丹——
天上的神仙嘛看人间~~~
桃案催死了州官~~~”
陈武耳中,这曲子如洪钟大吕般清晰。可桥上匆匆而过的行人,对此毫无反应,看都不看一眼,直衝桥边牌楼下的社火表演。
就仿佛不存在这个小调,也不存在这个老者一般。
陈武头皮发麻,哪里还不晓得,这个老者明显用了类似传音入密的功夫,怕不是只有陈武能听到这首曲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