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答复(1/2)

冬季正是农闲的时候,白塔镇的居民开始发现镇里多了一群奇怪的年轻人。他们分成了数个小组,各个成员年龄不大,说话和气,自称是白塔大学的学生。为首的是个开朗健谈的青年,无论和谁都能攀谈几句,在那明亮笑容的攻势下,三五个回合后,白塔镇的居民、尤其是年长些的女性便对他放下戒备,热情地邀请他去家中做客。

“辉光教廷?”原本还乐乐呵呵帮人倒花草茶,试图让他们暖和暖和的农妇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冻得通红的脸上表情渐渐变得僵硬。

“我该说些什么?”她下意识看了看周围——破败阴暗,家具缺胳膊少腿,橱柜上的些许零碎物件笼罩在自缝隙透过的雪光里。农妇神情紧张地问道:“光明神呐,我们全家都是虔诚的教徒,每周我们都会按时去祷告,捐款从来没少过……”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艾德里安连忙摇了摇手:“只是一些闲谈罢了,您知道的,我们都是神学院的学生……”

但是接下来无论他怎样试图让对方放松戒备,农妇就是那些车轱辘子话,教区氛围颇为友善,教士老爷十分仁慈,他们全家都对光明神感恩戴德……

一个小时后,农妇的丈夫也回来了。眼见农妇全家看他们的眼神越发警惕,艾德里安只得和他的小组成员一起,带着一肚子花草茶和一肚子沮丧离开了对方冰窖一样的家。

太阳落山后,白塔青年会的年轻人们重新在白塔大学聚头——教授给出的调查名单五花八门,包括了工人、农民、职员、商贩等等人员,甚至还有流浪汉和妓女。

但是所有人脸上都是一模一样的垂头丧气。他们得到的都是那套机械的、不假思索的答复,简直好像经过集体洗脑背诵出来似的,任谁都能看出来不对劲。

唯一勉强称得上有用的收获,来自一名疯疯癫癫的流浪汉。那名学生机灵地和人分享了自己的午餐,随后浪费了一下午时间,听人猥琐下流地大谈特谈“某位教士每周私会的情人到底有多么带劲儿”。

“……我不明白这有什么用。”一名学生嘟囔着:“镇上的人要不无视我们,用看疯子的态度对待我们,态度恶劣的还会让我们滚远点儿的——要不就压根不会说真话,全是虚伪的谎言,我们在做无用功。”

“至少我们知道了平民不敢随意评价辉光教廷。”艾德里安认真地鼓励他:“这也能说明部分问题,比如他们担心会遭到周围人的举报,招致辉光教廷的报复。”

“艾德里安先生说的没错。”

一个不属于同伴的声音从学生中间冒了出来,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一整天未见的教授不知从哪晃了出来,不以为意地扫视了一圈:“诸位,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比如艾德里安先生和那名农妇交谈时,她家橱柜的平台上摆放着一张全家人的照片,其中有一名身体健康、笑容灿烂的四五岁男孩。”

无视了学生们顿时瞪大的眼睛,教授继续将信息拆解开来,细细分析道:“相纸发黄模糊卷边,不是近期拍摄的。相框却没有灰尘,经常被人擦拭,也有被仔细打磨的痕迹,主人很爱惜它。拍一次照片很贵,是为了纪念重大的日子。看那孩子的穿着打扮,特意穿了一件白色的衣服。一般需要劳作的人很少穿浅色,哪怕是换新衣,所以白色有特殊寓意——那个男孩当天成功进入教会学校读书。”

所有人目瞪口呆地望着他,再一次清晰地亲眼见证了大魔王究竟是如何施展他的威能。

“不论是从餐具还是从衣物来看,这户人家的常住人口只有两人,从农妇和照片上的年龄对比推断,照片的拍摄时间不超过六年。按照常理来说,一个疼爱孩子的家庭不会在尚且活得下去的前提下,去让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长期外出当童工——那么为什么家中没有出现第三个人、乃至那个孩子五岁之后的任何痕迹?”

艾德里安不由低声喃喃道:“……所以她的儿子在小时候就出了意外?”

教授不置可否:“还有一点,在你们提起辉光教廷的时候,那名农妇的下意识第一反应是去看那张照片——为什么她会立即从辉光教廷联想起儿子的死亡,而且是在时隔六年之久的前提下?”

一片死寂的沉默,不祥的预感在所有人心头盘旋。

有人结结巴巴地:“这、这也太……说不定是那孩子病死了,或者只是出于某种原因没有呆在家里……”

“当然,只是一种推测,虽然我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把握是正确的。”教授平静地冲艾德里安嘱咐道:“明天你们可以先试试在周围打听打听情况,也许这是个突破口。”

艾德里安忽然想起了什么:“……等等,您是怎么推断出这么多的信息,相框,衣物,餐具……简直就像是亲眼看见了一样?”

他紧张兮兮地低头打量了一番自己身上:“难道是我的鞋子边缘沾了什么东西,还是我衣服上的皱褶暴露了什么?”

诺瓦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这群立即对他面露敬畏、仿佛正等着他挥舞魔法棒施展魔法的学生。他们似乎半点儿都没觉的哪里不对。

“……我又不是在你们头顶盘旋的最新款留影石。”教授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下:“我一路跟着你们,只是请人帮忙给我施加了混淆法术罢了。”

某位救世主深藏功与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