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就叫汉数(1/2)

“推行这……阿拉伯数字,朕允了,”朱棣意味深长道。

“且看此数字会如何改变大明,好叫大明后世子孙不会重蹈覆辙,

整个大明只有你知晓此数字的知识,这推行工作,便要由你出力了。”

於琛就知道,这差事多半还是会落到他头上……

数字知识,那不就是数理化的公式吗?勾股定理之类的……

可,那是上学时学的知识,早在走出校园的时候他就已经还给老师了呀!

不说忘的一乾二净,也差不多了。

於琛还记得前世有一次隔壁大姐要他帮忙辅导孩子功课,小朋友是个初中生,但当於琛看到他作业本上的方程式,却是陌生到刺眼,完全不知所云……

毫不客气的说,就连当年课本上最基础的“鸡兔同笼”和“游泳池同时放水和接水”的问题,於琛现在都得思考半天该怎么解。

以於琛现在脑海中的数学知识来看,或许还不如此时整理出来的一些数算相关书籍全面。

不过於琛毕竟是来自六百年后,目光要比这个时代的人们长远的多。

即使忘记了具体的公式,於琛却清楚的知道数理化这些类目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这个时代同样不缺人才,於琛只用给出正確的方向指引,剩下的交给专业研究数算的人去做即可。

大明没有太史学这一专业研究数算的官府机构,与数字打交道深一点的,应该是钦天监。

钦天监负责推算节气、天文历法、编写史书等等,如钦天监所属的刻漏科与大统歷科,分別管理计时工具(日晷、铜壶滴漏),和编制大统歷,指导农事与祭祀,他们所运用数学知识最多。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便是要將大明的数学知识发展普及,还要顺带普及时间,如分钟、小时、秒,和长度,厘米、毫米的单位等等,以配合精確计算。

但没有精確的计时工具,与统一长度的母尺,这些单位被定义出来也只能当做概念使用,只能大体用来计算。

其实古代是有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但极其不统一,精度误差极大,这就会导致数学知识在各地实际运用,会呈现不一样的效果。

倒是计时工具,可以让钦天监研究研究,看能不能做出个规范的老式时钟来

老式的机械时钟原理並不复杂,有於琛指导方向,假以时日造出来不是难事,难的是与正確的时间对照,日晷还是过於粗糙了一些。

但想来钦天监是专门吃这碗饭的,应该有推算精確时间的方法。

“陛下,这也算是份功劳吧?”於琛忽然问道。

朱棣愣了一下,无奈的笑了,指向於琛:“跟我说要推行普及数字的是你,现在又向我要功劳。”

“非也非也,”於琛摇头,“为大明出力的心草民是有的,但若是没有奖励,草民的动力不足,陛下愿意给些奖赏,草民便有动力了。”

於琛这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性子朱棣早已熟悉,並未在此事上计较太多。

“既是有利於后世之举,自然是有功劳的,你且放心去做,少不了你的好处,”朱棣说道。

“草民谢过陛下。”於琛满意的笑了,拱手一礼。

“要做此事草民还需要人手帮忙,”於琛又说道。

“要何人手你自去挑选便是,我许你便宜行事。”

朱高炽忽然出声说道:“这阿拉伯数字的名字不好听,改为汉数如何?”

於琛想了想,好像没有问题。

阿拉伯数字的起源本是印度,只是经阿拉伯人之后在欧洲传播才被取了这个名字。

此时阿拉伯数字还未被广泛传播,自然是谁用算谁的,毕竟大明也可以派人去去欧洲、美洲、世界各地传播汉数嘛。

“可以,汉数这名字听著好听,还是太子殿下高见!”於琛促狭的与朱高炽对视一笑……

今日跟朱棣三人聊的有点久。

於琛从华盖殿出来时,天色已经渐暗了,灼热的气温正在逐渐下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