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內阁乃是大明之祸患?(2/2)

“父皇切勿动气,这些都是以后才会发生的,如今我们已经得知,想办法避免就是。”

朱高炽口中这么说,但心里也没底。

大明朝为了避免皇权旁落,废除相制,採用內阁辅政,在他看来已经是极好的法子,只是要皇帝累一点。

只是想不到之后的发展远远超出预料,內阁竟尾大不掉,甚至要让皇帝去依靠司礼监才能制衡。

如此看来,继续採用內阁辅政是不行了,可那又该如何做?

总不能真让皇帝一天天忙个不停的处理政务,这样一来朱家后世子孙怕是只会死的更快。

重启相制?

这个念头在朱高炽脑海中划过,但隨即又被他否定。

当年洪武朝的丞相胡惟庸、李善长是如何做的,他可是清清楚楚。

要知道胡惟庸和李善长可都是跟著太祖皇帝一起打天下的老臣,犹会生出二心,遑论到了如今再去选丞相?

即便是选了今天的一个丞相忠君爱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谁能保证下一个不会包藏祸心?

累!

真他娘的心累!

看他们一个个如丧考妣,於琛说道:

“陛下,太子殿下,你们不要过於灰心,接下来的皇帝,可是被后世称为大明朝的中兴之主啊。”

朱高炽一个激灵,差点流出泪来。

天老爷,总算有个好消息了。

连著几个英宗宪宗,他还以为是他这一脉的子孙脑子有问题呢。

“就是你刚才说的,那个六岁才被公开身份的太子?”朱棣问道。

於琛点点头,“是他,明孝宗朱佑樘。”

“能被冠以孝宗的庙號,看来確实有出眾之处。”道衍微微頷首说道。

歷史上一共有三个被冠以“孝宗”庙號的皇帝,分別是晋穆帝司马聃,宋孝宗赵昚,与明孝宗朱佑樘。

前两者的含金量,朱棣三人自然是知晓的。

他们之所以被冠以孝宗之名,其核心皆在落实了儒家理念“以孝治天下”,孝宗之名乃是强调当朝君主,在仁德与治国方面实现的平衡。

相比常见的以“文”为庙號的皇帝,“孝宗”要更为罕见,充分彰显其授予標准之严格,此庙號授予的是“英明仁德”的君主,而非单纯守成之君。

儘管部分人认为,“孝”字不能直接体现皇帝的雄才大略(如“武”“烈”等庙號更具扩张性)。

但实际获得“孝宗”庙號的皇帝,皆通过內政成就贏得世人的认可。

如宋孝宗平反岳飞、整顿財政,明孝宗同样在一潭死水的大明朝进行变革,废除苛政、重用贤臣,在位时治绩远超普通的守成之君。

朱佑樘继位之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也確实为大明带来巨大改变,只是他同样短寿。

於琛觉得,如果朱佑樘能够活的跟嘉靖一样久,变革的力度再大一些,是否能將大明的国祚延至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