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带著西方使者回大明(1/2)
永乐三年,戊子,五月十三。
应天皇城外,十里。
隨著不断响起的號令声,仪仗队已浩浩荡荡的停摆,举目望去,幡旗林立,更有无数士兵列於四周以壮声势。
在整个队伍的最前方,两道身影被眾人簇拥在中间。
其中一个老者身著僧袍,顶著个明晃晃的光头,此刻在日光的映照下分外耀眼。
另一道身影则十分圆润,身披锦服,以金冠束髮,这会儿正时不时的抹著脑门上细密的汗珠。
此二人正是当今太子朱高炽,与太子少师姚广孝。
这番规模浩大,声势隆重,再加上朱高炽和道衍身份的高贵,早已引得城中百姓围观,议论纷纷。
他们远远的望著,时而低声交谈。
“今天这是有啥大事?”
“不知何事能让太子亲临,但这次看样子是喜事。”
“俺记得上一次城外有这么多人,还是三年前……”
三年前,乃是朱棣靖难最终兵临应天城下。
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穗打开了金川门,迎接朱棣入京。
如今三年时间过去,看似万事已定,可惠帝却一直不见踪影,始终让一部分人心中惶惶。
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永乐皇帝朱棣,始终都不曾停止找寻他那“可怜”的失踪的侄儿。
传闻永乐皇帝准备派郑和出海前往各国,宣扬大明国威。
不少人持有另一种说法,是当今陛下怀疑惠帝逃到了海外,让郑和出海名为与他国建交贸易,实则是追寻惠帝踪跡。
孰真孰假,无人知晓。
但话又说回来,朱棣虽然这般表现,但三年前的任何事,以及惠帝此人都已经成了禁忌,不可言,不可说。
所以百姓们谈论到此处,及时止住话头,转换了话题,继续猜测能让太子和少师摆出如此大的阵仗,同时出城十里相迎的到底是何许人也……
仪仗队前方。
朱高炽从袖中取出锦帕,蘸了蘸额头。
他们从今日一早就开始准备,到了这城外之后又等了半个时辰。
应天府的五月,到了午时已经是热气翻腾,即便有下人举著华盖遮阳,依旧令人难耐。
朱高炽身形宽阔,本就体量大,肠胃也比常人大一些,眼看临近午时,吃不到午饭的朱高炽到这会儿,被热气一蒸,双腿开始有点发虚了。
他扭头看了看道衍和尚,瞥见对方额头两侧也已经是水光粼粼。
朱高炽再次取出锦帕,上前为道衍擦了擦汗水,口中道:
“少师,这天气越来越热了,依我看少师就回去罢,我一个人在此等著就是,少师一把年纪,若是中暍可就麻烦了。”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道衍本是眼观鼻鼻观心的拨动著手中佛珠,闻言抬头看了一眼远方,依旧空旷,只瞧见地面隱隱热气,缓缓开口道:
“劳殿下费心,出家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暑热算不得什么,况且老僧岂能撇下殿下一人在此。”
顿了顿,道衍继续说道:
“傅安等人出使帖木儿国,此去多年,路途遥远,境况险峻,如今回朝,还带了西方国家使者,自当以礼相迎,不可疏忽。”
傅安乃是大明使者,自洪武二十八年受太祖之命出使帖木儿国,被扣押至今,前段时间忽然有书信传回:
帖木儿於永乐三年病死,其孙子哈里勒趁机夺权继位。
如今帖木儿国局势不稳,哈里勒无意再与大明起爭端,为交好大明,自愿派遣使者虎歹达送傅安一行人,以及西域使者一起返回大明。
洪武二十八年距今,足足十年的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