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远东的利益(2/2)
对於伦敦来说,“贪污”是可以容忍的港英顽疾。“警黑勾结”是可以操作的灰色地带。
但是,“为倭国暴力团体的核心成员提供官方级別的便利”,这触及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红线。
在依然对二战心有余悸、並在冷战格局下极力维持远东势力平衡的英国情报机构眼中,这不是腐败,这是资敌,是背叛。
一个可能会被外国敌对势力利用的警队高层,其威胁性,远远超过十个贪官。
伦敦的反应,快得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没有调查,没有质询,因为对於情报世界来说,这种事情只需要“处理”,而不需要“证实”。
次日清晨,香江还在薄雾中甦醒。
在一份销量中等的晚报的副刊专栏角落里,一篇题为《濠江夜话》的短文,刊登了这样一段看似不经意的文字:
“……近来廉署压力甚大,盖因其调查触及警队高层,阻力重重。笔者闻听一则趣闻,未敢证实,聊作谈资:
据闻某位近年来极力主张打击黑社会、频频见报、形象如日中天的英籍警队高层,其本人正因与东洋背景之海外犯罪组织有著千丝万缕之不寻常往来,而受到廉署『特別关注』。
若传闻为真,则无异於警界之莫大讽刺。然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市民大眾且拭目以待……”
这段文字写得极其刁钻,它藏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既没有点名道姓,也用了“趣闻”、“未敢证实”等字眼来规避法律风险。
它就像一颗被小心翼翼投进池塘的小石子,起初只盪开了一圈微不足道的涟漪。
然而,在香江这个信息高度密集、媒体嗅觉极其灵敏的城市,任何带有“警队高层”、“icac”、“黑社会”字眼的组合,都足以成为引爆舆论的火药。
上午十点,这圈涟漪开始扩散。
几家嗅觉灵敏的激进小报,立刻捕捉到了这个信號。他们如获至宝,迅速將这段模糊的文字,演绎成了耸人听闻的號外头条。
《惊爆!警队英雄竟是双面人?》
《icac密查英籍高官,疑与东洋黑帮过从甚密!》
这些报纸甚至配上了戴维斯之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义正辞严的照片,旁边则是一个巨大的、充满暗示性的问號,或是一个模糊的、纹著日式纹身的黑影。
到了中午,整个香港的舆论场已经风云突变。
茶餐厅里,正在吃午饭的市民们指著报纸议论纷纷;
写字楼的白领们在茶水间交头接耳;
收音机里的时事评论节目,主持人正用一种曖昧的语气,討论著这则“没有点名的重磅传闻”。
“虽然报纸没说名字,但你我都知道是谁啦!这几年风头最劲的鬼佬警官,不就那一个?”
“贼喊捉贼啊?难怪之前那么急著搞那个陈惠万!”
“我就说icac不会无缘无故查一个总警司的……”
谣言不再需要证据,它通过公眾的想像力和联想,完成了自我证实。
那段最初的文字,已经变成了一场针对戴维斯的、全民参与的猜谜游戏,而谜底,早已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