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国子监之行(四)(1/2)
仇士良面上沉静,心中却在快速评估:
这些狂生,大言炎炎,那程武竟敢妄议神策军?
陛下虽未表態,但似乎对王衍所言漕运更感兴趣?
哼,都是些皮毛!关键还在兵权!
仇士良对那些触及核心的建议本能地警惕和排斥。
鱼弘志则如同最敏锐的猎犬,他的注意力几乎全在李炎身上。
鱼弘志捕捉著皇帝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试图从中解读出真实的喜好和倾向。
陛下对崔琰的推恩令只是泛泛嘉许,对程武的整顿神策更是避重就轻。
但对王衍的漕运建议似乎格外留意?
还有,陛下看那些倭国留学生的眼神。
鱼弘志心中那个模糊的念头越发清晰起来。
时间流逝,日近中天,已有十数位监生代表发言完毕。
李炎看了看天色,温和地开口:
“诸生所陈,皆忧国忧民之语,朕心甚慰。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亦有许多构想颇具启发。
然治大国如烹小鲜,诸多方略,尚需结合时势,权衡利弊,深思熟虑其可行之道与具体细则。
今日上午暂且到此,诸生可趁午间歇息,彼此切磋,再作深想,朕亦欲一览这育才重地之风物。”
眾监生齐声称是,带著兴奋、紧张和继续思考的使命散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议论起来,气氛热烈。
李炎起身,在郑覃的引导下,开始巡视国子监。
他们参观了藏书丰富的典籍库(虽然很多书卷已显陈旧),庄严肃穆的孔庙(香菸繚绕),以及监生们住宿的號舍(虽显简朴,倒也乾净整齐)。
郑覃一路介绍国子监的歷史沿革、教学科目(经学为主,兼及律、算、书等)、考课制度。
李炎听得仔细,不时询问,心中对唐代最高学府的运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再次感慨於时代和制度的差异。
午膳设在国子监专供师生用膳的宽敞食堂,为了迎接圣驾,饭菜自然比平日精致不少,但也远谈不上奢华。
主食是黄澄澄的粟米饭(小米饭)和蒸饼,配菜是冬日里常见的醃菹(醃菜)、煮豆羹,以及一碟切得极薄的羊肉脯,另有一碗热气腾腾的葵菜(冬寒菜)汤。
李炎与郑覃、仇士良、鱼弘志、崔郸、王起等重臣同席(分案而食)。
李炎尝了一口粟米饭,口感粗糙,远不如后世大米;醃菜很咸,羊肉脯也偏硬。
但李炎吃得津津有味,对郑覃笑道:“郑卿,监中学子平日饭食,可比今日?”
郑覃连忙道:
“回陛下,今日因陛下驾临,膳房已尽力整治,略胜平日。学子常食,多以粟米、菽豆(豆类)、时蔬为主,旬日或见荤腥。”
这话半真半假,但点出了学子生活的清苦。
李炎点点头,环视眾人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