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国子监之行(一)(2/2)
瓦当残破者不在少数,与巍峨的皇城宫闕形成鲜明对比,偶尔可见几处显赫府邸的高门大院,朱漆斑驳,石狮威武,无声诉说著门阀的底蕴。
坊墙之上,家家户户门前悬掛的素白丧幡在寒风中无力地飘动,为这座本应繁华的城市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肃杀与衰败。
许多坊门紧闭,只留小门供人进出。偶尔有坊门大开,可见坊內狭窄的巷道和低矮的屋舍轮廓。
这与李炎想像中万国衣冠拜冕旒、长安大道连狭斜的盛唐气象相去甚远。
这就是开元天宝遗韵尚存的长安?李炎心中震撼夹杂著难以言喻的复杂。
“这盛唐气象?滤镜碎了一地啊,基建水平堪忧啊。
这路况,下雨天怕不是要成泥塘?传说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怕不是诗人滤镜开太大?
这卫生条件,这城市规划,后世隨便一个三线城市主干道都比这敞亮乾净吧?
坊墙跟堡垒似的,管理成本得多高?难怪夜禁森严。
还有这丧幡…开成年间,真是一副日薄西山的景象。
不过这真实的人间烟火气,倒比史书上的冰冷记载生动万倍。”
李炎內心疯狂吐槽,带著一丝穿越者的优越感和对歷史的敬畏交织。
鑾驾所经之处,早已被神策右军和金吾卫清道戒严。
由於时辰尚早,许多坊门未开,但主干道两侧已有不少早起的百姓被惊动,扶老携幼地挤在坊墙根下、临街店铺的屋檐下,伸长了脖子张望。
他们穿著厚实的冬衣,脸上带著冻出的红晕和好奇、敬畏、乃至一丝麻木的神情。
当皇帝的鑾驾经过时,人群中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无需官吏催促,许多百姓,尤其是年长者或看上去像是读过些书的人,自发地將双手交叠在胸前——
行的是此时通行的叉手礼,这是一种表示恭敬的日常礼节,在此刻面对天子,更显庄重。
李炎端坐车中,目光平静地扫过这些行礼的百姓,他能清晰地听到隨风飘来的、被刻意压低的议论声浪:
“快看!是圣人!圣人出来了!”
“圣人看著好年轻啊……”
“听说前日国子监的学子们叩闕,圣人非但没怪罪,还答应今日亲自去问政?真是仁德之君!”
“仁德?…唉,但愿吧。只盼著新皇登基,能少征些赋税,让咱小民喘口气…”
“嘘!噤声!莫让军爷听见!”
“国子监啊,那可是文曲星聚集的地方…”
这些细碎的声音,混杂著市井的喧囂——小贩的叫卖、驴马的嘶鸣、车轮碾过冻土的吱呀声——构成了一幅远比深宫更真实、也更沉重的长安浮世绘。
李炎看到路边一个冻得鼻涕横流的小童,被母亲紧紧搂在破旧的袄子里,眼神怯怯地望著威严的仪仗,心中又不由得一沉。
李炎心中那点吐槽的轻鬆感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与酸楚。
这就是他治下的帝国心臟?这就是他子民的生活?看来这,才是帝国根基的真实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