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伦敦现状(1/2)
伦敦也叫伦底纽姆,是罗马帝国西北边疆的重要行政与贸易中心。
公元1世纪的时候罗马人建立了伦敦,隨后迅速发展,取代了科尔切斯特成为不列顛行省的政治与经济中心。
作为罗马统治不列顛的核心,城內设有行省总督府及各类行政机构。
隨著伦敦的发展与壮大,大约在公元200年左右,罗马人在伦敦修筑了高6米,长约3.2公里的环城石墙,墙外还有护城河。
城墙的修筑標誌著城市规模的稳固,同时也能抵御外族的侵袭。
在泰晤士河港口的伦敦桥连接南北两岸,码头沿河分布,成为不列顛与欧洲大陆贸易的核心节点。
伦敦城內开有砖厂、陶器作坊和玻璃工坊,生產建筑材料和日用品。通过港口將这些物品进行出口,同时从欧洲大陆进口各种所需品。
从港口网向內走时中心广场,周边为商业区,店铺林立,各种货幣流通广泛,经济很是繁荣。
伦敦的规划依然是按照罗马式的布局规划,街道整体呈网格状,主路南北向贯穿整个城区。
核心的公共建筑是巴西利卡,也是伦敦的行政与司法中心,是当时不列顛最大建筑之一。
伦敦的贵族们与富商居住的是石砌別墅,带有庭院和马赛克地板,而平民多聚居在密集的木质排屋中。
城市建有完善的下水道与引水渠系统,这一点和罗马的其他城市一样,也侧面证明了罗马的工程技术。
伦敦城內的居民包括罗马官员、商人、退役士兵、本地不列顛人以及来自欧洲、北非的部分移民,总人口在3-4万左右,是不列顛最大城市。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城內的神庙供奉著罗马诸神,多神教依然是主流,同时还存在凯尔特的自然崇拜,被默许存在,但是不在神庙內。
至於基督教,在这个时候还不能上桌,虽然不列顛行省远离欧洲大陆,但是对於基督教的迫害在这里一点也不轻。
不过此时的伦敦城在蛮族手中,这些蛮族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伦敦。
“伦敦是怎么丟的?!”
“6米高的城墙,加上护城河,就算是罗马军团也需要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拿下来。”君士坦丁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
“皮克特人很早就开始打伦敦的主意了...他们利用『同盟者制度』的漏洞,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君士坦提乌斯嘆了口气说道。
『同盟者制度』是招募蛮族部落为罗马守卫边境,以授予土地、提供粮食、豁免赋税为交换。
现在哈德良长城一线因罗马的部分驻军被调往大陆,支持新即位的奥古斯都伽列里乌斯和君士坦提乌斯,导致防御空虚。
“斯科特人的一个部落主动向伦敦的行政长官佩提亚提出结盟以协助守卫北部边境、抵御其他蛮族。”
“作为交换他们要求暂驻伦敦周边的农业区,这些蛮族通过合法的手段渗透伦敦周边。”
“这也不能怪佩提亚,现在北部边境的劫掠压力非常大,同时伦敦的粮食供应也很紧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