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土地分配(1/2)

君士坦丁知道大家都在等待著这一刻的到来,毕竟土地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第二天清晨,雨停了,君士坦丁军团的士兵们以及维斯帕先带领的巴塔维人骑兵集合在科隆市中心的广场外。

君士坦丁依然没有什么废话,直接开始分发战利品!

“我知道大家在等什么,现在我们就开始对土地进行分配!”君士坦丁大声说道。

军团的士兵虽然在极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激动,但是轻微颤抖的身体还是出卖了他们。

分配土地是一个非常困难且复杂的事情,君士坦丁夺回科隆后,计划以土地犒赏士兵並推行军屯制,其核心点在於用土地绑定士兵与边疆防务。

既要让士兵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稳定军心,又要通过土地分配的布局实现对科隆及周边的军事控制。

这需要兼顾激励与战略相结合,还要避免因为土地分配不均或者不当引发新的矛盾。

昨晚在阿布利乌斯忙著清洗贵族的时候,君士坦丁也没有閒著,彻夜思考应该如何稳妥地將科隆周围的土地分配出去。

第一点就是土地从哪来?

军屯制的第一步是明確土地来源,要是贸然侵占普通民眾的土地,只会引发新的动盪。

这也是为什么君士坦丁要清洗科隆贵族的原因,就他妈的这帮贵族手里的土地多,而且都是最好的位置。

科隆贵族的庄园和田產,直接占据了科隆周边耕地的三成!

三成!

三十六家,六百八十七口人。

占据了科隆周边耕地的三成!

当君士坦丁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怀疑这个统计是不是有问题,这实在是太离谱了!

所以这些贵族必须死!

那么这些土地就与“通敌”掛鉤了,没收进行再次分配也就名正言顺。

另外蛮族在占领期间强占的科隆公民的土地约有两成,归还原主后,剩余无主部分约有一成,也可纳入分配池中。

最后就是科隆城外閒置的荒滩、林地,这一部分大约有三成,也被纳入到分配池中。

这些土地已经够用,当分配完毕之后,既能扩大耕地,又能將防御线向城外延伸。

可谓得上是一举多得!

科隆城近郊范围內的土地,分配给君士坦丁的亲卫和骑兵。他们负责控制城门、仓库、军械库等关键设施,確保对城市的直接掌控。

再往外的区域分配给步兵主力,按百人队为单位分散定居,每个定居点修建小型堡垒,最少得能够容纳50人驻守,形成相互呼应的防御链,阻断敌人可能的反扑路线。

最外围圈一直到莱茵河岸,这些区域分配给有经验的老兵,重点驻守渡口、桥樑等交通枢纽,同时开垦荒滩作为“缓衝带”,一旦有入侵发生,可第一时间预警。

这种分布方式让士兵的土地既是他们的家业,也是战时的阵地!

他们会主动保卫自己的田產,无需额外动员就能形成对科隆的立体防御。

分配土地的依据依然是按照现在罗马帝国战利品的分配方式,这样虽然会在后期造成土地兼併,但是这是目前来说最好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分配方案。

毕竟,要相信后人的智慧!

单单是这些,君士坦丁就感觉自己头都要裂开了,甚至比强攻科隆城还要让他心力憔悴!

罗马帝国使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是犹格,1犹格约等於3.75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