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见字如面 (求推荐票)(2/2)

有几回,巩莉和陈果说笑的时候,还会抬起眼来朝张启民这边望。

宴会进入尾声的时候,张毅谋终於表了態:

“感谢瀧泉县的领导,这么隆重地欢迎和款待,《大红灯笼》这部电影呢,我已经决定了,放在山西那边拍,至於各位朋友的盛情,我心领了,等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考虑到瀧泉来拍摄的……”

听张毅谋这么说,瀧泉这边的人也就不再提起了。

坐在一旁的张启民不禁微微一笑,前一世,张毅谋的这部电影是在山西的乔家大院拍的。

宣传部的李部长向张毅谋敬酒:

“张导,听说您的书法非常好,您能不能为我们留下一幅墨宝?”

张毅谋想了想,说道:

“好吧!”

李部长早已安排人在隔壁房间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晚宴结束,张毅谋来到早已准备好的场地,手拿起毛笔后,微微皱了皱眉。

眾人都围了过来,爭相一睹大导演的书法。

只见张毅谋大笔一挥:

“千年古城”

看著四个斗大的行书大字,眾人齐声叫好。

张毅谋的书法表演为本次瀧泉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號。

陈果副部长很满意。

李部长很满意。

刘主任很满意。

张县长很满意。

但张启民累得不轻。一天的酒局下来,纵然再年轻,也受不了。

张启民回到自己的住处,第一时间把自己的身体放到了床上。

第二天,张启民醒来,看到自己连衣服都没脱就睡了一夜,心说要这么喝酒,自己这身体迟早得垮了……

菸酒虽好,但不节制是不行的,即使是应酬也要节制。

他提醒自己,这次是特殊情况,下不为例。

隔天,张启民来到文化馆,他在办公室的桌上看到了门卫送来的《瀧泉日报》和《儷市日报》。

《瀧泉日报》头版刊出了题为“张毅谋导演蒞临我县指导文艺工作”的报导。

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次,县报记者的文章写得保守了,再不敢把没谱的事当作真实发生的事来进行报导了。

《儷市日报》的报导则完全相反,不仅大胆报导了张毅谋导演即將开拍电影《大红灯笼》的消息,还对原作者张启民的小说《大红灯笼》进行了介绍。

其实,这才是新闻的出发点,本地作家的小说首次被改编为电影,才是这篇新闻的价值所在。

似乎后面有高人在指导这篇报导。

张启民在办公室里读到《儷市日报》的时候,不由得会意一笑!

张启民猜测,一定是周城土背后参与了这篇报导的写作。

二份报纸都配有张启民的照片。

《瀧泉日报》更是多达五幅,其中“千年古城”的大幅照片占据了最大版面。

瀏览完两份报纸,张启民看到桌上还有一封他的信。

刚才只记著看报纸,把信给忽略了。

张启民拆开信读了起来。

信是王旭枫写来的:

“启民:见字如面!希望这封信你第一时间就能够收到,因为我知道此刻你应该还正在申城开青年作家座谈会,事情很急,你能不能收到信后立刻来一趟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