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这些,真的是钱?(1/2)
张启民看到门关上了,就在家里吃饭的桌上把包里的五万元钱倒了出来。
一家人看著桌上的五刀綑扎得像小砖块的纸幣,都呆住了。
奶奶用手摸著纸幣的侧面,问道:
“民儿,这些……是钱?”
张水林看到是纸幣的正面,声音颤抖:
“我的妈呀,启民……这么多钱?”
爷爷张时福一激动,嘴里说的什么没人能听懂,就听到一阵:“哦么……哦么……”
张水林走出了起初的震惊,变得惊惶无助起来,声音带著哭腔说道:
“这么多钱,这可怎么办?”
家里最有主见、遇事最冷静的李凤英,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瞪大了眼睛:
“启民,这些是真的……钱?”
张启民笑著对李凤英说:
“妈,当然是真的钱!我把我小说的电影版权卖了,这是卖的钱。”
“啥电影版权?”
“就是小说以后要拍成电影,他们得付钱给我……”
张水林一脸疑惑:“这……把你拍成电影,还要付钱给你……他们是不是搞错了?”
“不是拍我,是把我写的小说拍成电影!”
“哦么,民儿……这……这么多……”
“爷爷,这点钱不算什么。”
“启民,我和爷爷奶奶,加上你妈,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启民你刚才说啥?这么多钱还不算啥?”
“是的,妈!以后我还会挣更多的钱!这些钱我决定了,就留给家里用!”
张水林仿佛还没清醒过来:
“这么说,我们家成万元户了?”
“万元户”是对家庭年收入超万元的特殊称谓。1979年,华国《国家报》的一篇报导《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报导了广粤省农民王新文家年收入超万元,此事成了一件標誌性事件,隨后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万元户。
“万元户”一词由此在全国流行。
1987年,华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每人五百九十九元,钱江省高於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六百八十元。
改开已经十年,华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已经获得快速发展。
但在落后闭塞的山区农村,虽然早已分田到户,但大多数农民的收入,还是依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小农经济。
如果没有副业和开展专业种养殖,要成为“万元户”,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嘘,轻点声!”
李凤英见张水林如同喝醉了酒的样子,提醒道。
张启民笑道:
“妈,这钱就给家里补贴家用,我以后忙,可能顾不上家里。”
李凤英一脸慈爱地看著张启民,语气里充满了母性的怜爱:
“启民,没事儿,你儘管忙自己的,家里有我呢。”
李凤英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五万元钱,把其中的四万八千元到安仁镇上的信用社存起来,家里就留两千元。
两千元已经是笔大钱了,家里买化肥、农药和看病,短期已经足够了。
看到母亲李凤英收起了钱,张启民站起身来。
“爷爷奶奶,我还有事,就不多留了,我过几天就回!”
张水林急忙说道:
“启民,这么急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