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燕京文学》和拐棒胡同(1/2)

白连椿闻言,惊奇地看著纳兰錚。

张启民和杨兰也都转过头来,看向纳兰錚。

纳兰錚面对著白连椿,说道:

“我知道《燕京文学》编辑部最近在招人,知道的人不多,你可以去试试看,以你的文学功底,我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听了纳兰錚的话,白连椿的眼神亮了起来。

张启民和杨兰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不管怎么样,去试试无妨。

万一成功了呢?白连椿既找到了工作,又能圆自己的文学梦,真的一举两得!

白连椿一脸惊喜地听完纳兰錚的话,但隨即,情绪又变得低落起来,说道:

“我还不知道《燕京文学》编辑部在哪里……”

纳兰錚闻言,转身上楼,不一会儿,她下来的时候手里多出了一本杂誌,正是1988年第一期《燕京文学》。

纳兰錚把手里的最新一期《燕京文学》递到白连椿手里,说道:

“这本杂誌送给你,你照著上面的地址找过去就行。”

白连椿双手接过杂誌后,对纳兰錚鞠了一躬:

“谢谢老师!”

见此情景,张启民朝纳兰錚露出了一个会心的微笑。

其实,白连椿的年龄比纳兰錚和杨兰都要小,因为常年在外奔波的原因,看上去要比在场所有人都大。

张启民送白连椿来到人文社大门口,白连椿对张启民说道:

“谢谢启民兄弟,你什么时候离京,到时候我来送你。”

张启民答道:“白连椿,你现在当务之急是落实自己的工作和住处,我后天就走了,我们有缘会再见面的。”

白连椿嘴里重复著:“后天啊,这么早……”

张启民想了想,掏出自己隨身带的笔记本和笔,在上面写下了自己钱江省瀧泉县文化馆的地址,把纸撕下了来,递给白连椿。

白连椿接住,拿在手里看了看,然后小心翼翼地叠起,放到衣兜里。

两人在人文社门外的大街上握手告別。

张启民回到自己的住处,回想起刚才的白连椿,想到了纳兰錚给白连椿的《燕京文学》杂誌,心里驀然想起:

这个白连椿,应该就是前一世《燕京文学》杂誌上经常见到的一个名字!

前一世,白连椿是《燕京文学》的编辑。《燕京文学》的发行量不大,到了新千年以后,《燕京文学》突然发行量暴增,主要是《燕京文学》走平民化路线,还开闢了一个“新人自荐”的栏目。

很多读者、文学爱好者都能够向它投稿,无论是名家还是业余作者的稿子,均享受同等待遇。

想到此,张启民心底涌上了一股兴奋。

今天两人的偶然见面,虽然自己没有直接帮到白连椿,但毕竟白连椿能够找到工作,並成了后来的《燕京文学》编辑,这真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第二天上午九点。

舟倡义来到了人文社的“作家旅馆”,他是来接张启民到他家里去吃饭的。

张启民对舟倡义说道:

“舟老师,您得先等等我,我有点儿急事需要上一趟街,您的自行车借我一用。”

看张启民说得急,舟倡义二话不说,把车钥匙递给张启民。

张启民拿了车钥匙,下楼,骑上舟倡义的二八大槓,直奔王府井全聚德门店。

来到全聚德,张启民取出昨天预定下的烤鸭票子,等了十多分钟后,张启民取到了烤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