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沸腾的南山村(求推荐票,求月票)(2/2)
“启民,你上报纸了!你看,这是不是你?”
张启民看到张水林从口袋里掏出那张过期的《儷市日报》,正是刊登採访他的那期。
张启民正想解释,张水林吞吞吐吐地说道:
“启民,你说你的小说赚了很多稿费,你看……你……能不能教会我,我也想学小说,这冬天里,家里活也不多,我先把它学起来……”
…………………………………………
夜幕逐渐降临。
燕京,朝內大街166號。
人文社,《当代》文学编辑部內,还亮著一盏灯。
编辑舟倡义的桌子角上,放著张启民十一天前从钱江省瀧泉县邮政局寄出的包裹原件的包装,《白鹿原》的手稿正摊放在桌上。
今年的冬天来得比往年早,一个月前燕京已经下过一场雪了。
窗外寒风如刀割,那棵从窗口望得见的老槐树上,最后一片枯叶也知什么时候掉落了,枝椏如淬黑的铁骨刺向铅灰天穹。
天气预报说这几天的气温,昼间最高温度在零下五度到零下二度之间,夜间將骤降到零下十二度到零下八度之间。
此刻的舟倡义,裹著一身臃肿的军大衣,心里却没有一丝寒冷。
张启民的小说太震撼了!
儘管舟倡义已经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前面五万字读下来,舟倡义依旧感到十足的震撼。
首先,其內容和之前发在《当代》头条的《河边的错误》完全不同,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围绕著两个家族展开。
从前面的五万字看,张启民这是要展现一段厚重的歷史,就看他后面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其次是描写的大胆,仅一个开头就让人感到从未有过的炸裂感。
按照舟倡义的阅读量,这样的开头,在华国杂誌上公开发表的小说里面,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敢这么写过。
显然,张启民这次除了题材上的突破,內容上的大胆之外,写法也和之前有极大的改变。
不知不觉间,十多个小时过去了。
此刻窗外,天已经亮了!
清洁工开始打扫马路,早高峰的公交站台上,排队的人们嘴里腾起的白气,组成了一条长龙。
舟倡义一夜未睡,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却似乎没有一点儿疲倦,相反,精神非常亢奋。
张启民写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笔力太雄浑了!
真的难以相信,这样一部史诗级的长篇小说,竟然被自己给遇到了!
而与全篇的故事相比,那些显得有些过了的描写,实在是不足为道。
舟倡义的心目中,已经对这部小说的前景有了一个丰富而广阔的前瞻。
他把读了一夜的书稿归拢、整理后,转身放到了坐在他后面的龙式辉的桌面上,同时取过一张空白稿子,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覆在书稿上。
这是《当代》审稿的一般流程,等龙式辉的覆审意见出来,基本就能確定这部小说的命运了,是发还是不发,一般覆审的稿子再交到副主编朱胜昌或主编秦赵阳手里鲜有被退回的,最多也就是提出修改意见。
但此刻,舟倡义的心情却有点儿沉重:张启民这次寄过来的是部长篇小说!一部近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
看来,没有编辑部的集体討论,得不到统一意见,肯定是不能刊发的,特別是必须要过一直在负责长篇小说的何启智这一道坎儿。
舟倡义起身,打算出门下楼,他要先回去补个觉!
等站起来的时候,舟倡义才发现自己因为看了一夜的小说,下身早已变得麻木,而移动步子时,都不知道自己的脚长在哪里。
他赶忙扶住桌子,不至於摔倒,同时使劲在地板上蹦跳了十几下,才勉强正常站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