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张启民的疑虑(2/2)

王好唯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

王好唯年轻的时候,確实做过演员,是在电影《哈尔滨之夜》中饰演小姑娘,不过那是华国建国之前的事情了,知道的人不多。

不过眼前这个张启民年纪轻轻的,怎么对自己这么了解?

一行人沿著瀧泉城內的瀧溪街一路走著。

王好唯看了一会儿景致,转过身问道:

“张启民,这条河,就是《河边的错误》里面的河吧?”

张启民点头称是。

眾人都笑了起来。

气氛变得轻鬆起来,不知不觉间,王好唯的脚步慢了下来,最后落到了人群的最后,和一直跟在队伍最后面的张启民走在了一起。

王好唯的视线放在远处,对张启民说道:

“张启民,《河边的错误》我们能否合作成功,主要还是要看编剧对故事的重构,你应该看过我之前拍的那些电影吧,艺术作品表现的真善美的主题,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电影追求,当然,《河边的错误》表现的是另外的主题。”

张启民点头称是。

张启民此刻的脑海里,突然就想起了陆迟陆老在他作品研討会上的发言,陆老对《河边的错误》的解读。

看来,文学和电影这两种艺术形式还是存在著很多层次的不同。

王好唯继续说道:

“《河边的错误》是我选中的小说,我看好你的才华!我虽然代表不了北影,但对《河边的错误》的初步意向,我的意见確实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张启民注视著王好唯,静待她继续往下说。

“所以,这部电影的编剧很重要,我需要看到剧本里有很大的改变……”

张启民终於明白了。

王导的意思是,需要先看到剧本,而且,剧本里面需要对原著做出很大的改编,换句话说,电影《河边的错误》和小说《河边的错误》虽然是同一个名字,电影里呈现的故事却要大於小说里的故事。

这对编剧来说是很大考验。

这是对原作的再创作。

编剧的压力將是巨大的,换句话说,编剧写的本子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导演对剧本的认可程度。

这倒是个问题……张启民陷入了沉思。

王好唯见到自己的话,张启民並没有立刻回答,却也不在意,她加快了步伐,很快有走到了队伍的最前列:

“哦,这条街不错,这石板路原汁原味,可能是华国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石板街了!”

陈果听了,顿时喜上眉梢:

“王导,您的眼光真厉害,这是我们瀧泉城里最古老的街道,有两千多年的歷史……”

王好唯听著陈果的介绍,兴致勃勃。

接下来的行程对於张启民来说就变得有些无聊了。

他的脚步跟隨著大家一路游览瀧泉城里的景致,心思却早已不在。

儘管,张毅谋的电影《红高粱》一年之后会在华国国內引发一股“红高粱”热,但电影却走在小说后面,落下了很长一段路。

和小说相比,电影的普及和观眾远大於小说读者。

张启民很快就在脑海里做出了决定。

就在行程即將结束的时候,张启民慢慢走到了王好唯身边,他一边观赏著街景,一边说道:

“王导,我认真思考了您的建议,我决定如果由我来做《河边的错误》的编剧的话,剧情必须遵循原作,不能有大幅度的改变。”

张启民语气平静,在王好唯听来,却不啻於一声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