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街上上班(2/2)

有早些年在宣传队的、有返城知青、有南下干部、有下面乡镇畜牧站调来的……

他们都被按了音乐、舞蹈、书法等称谓的文化专员。

比张启民早一年进文化馆的是一个女大学生,大家都叫她小蒋,学的却是会计。

学会计出身的小蒋,在馆里做的主要工作是报刊书信的收发。

张启民问胡永军:

“那几个拉二胡、弹古箏、吹笛子的,不是老师吗?”

胡永军答道:

“什么老师?他们自己也刚学会,都是半路出家!有的连半路出家都算不上!”

“哦……既然不会,那为什么要学呢?”

“教学生啊,自己先学会,之后去指导下面的街道和各乡镇的文艺演出……”

“原来是这样。”

说起来,文化馆里,只有张启民是靠自己本事进的。当然,他现在还只是合同工。

现在的《瀧泉文艺》总编胡永军,当年读了市里的一所中专,学的是家用电器维修。

他当年进文化馆的时候,馆里正缺一个会修理灯具的人,歪打正著,遂进了文化馆工作。

张启民不再去细究,自己管自己写作,那才是王道。

毕竟,自己正在写的《白鹿原》是一部近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紧赶慢赶,现在才写了三分之一不到!

文教局安排给张启民的宿舍,是一套二居室的小房子,五十来平米。

宿舍的位置临河,和文化馆一河之隔,和电影院隔著一条马路。

胡永军刚结婚,几年前分到一套比张启民宿舍大不了多少的房子,在更远一点的瀧里街。

翌日,张启民在宿舍睡了个懒觉。

快上午十点的时候,他来到文化馆。

这个时间点上,別的单位的人都已经上班了,文化馆各间办公室,除了馆长办公室之外,鲜有人在的。

张启民先烧好两壶开水。

然后用家里带来的高山绿茶泡了一杯茶,取出昨晚的稿子开始修改。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

张启民收拾好稿子,准备去文教局的食堂吃中饭,那天他已经在热心的谢阿姨那里做了公关,以后他的中饭就掛靠在文教局食堂,每月交定额的伙食费就行。

吃过中饭,返回的路上,张启民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正晃晃悠悠踏著悠閒的步子朝文化馆大门进去。

细看之下,原来是胡永军。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办公室,胡永军发现开水已经烧好,就问张启民:

“启民,你上午来馆里上班了?”

张启民点了点头。

胡永军闻言,语气变得有些感慨:

“启民,你还是太老实了!”

张启民微笑著,等著胡永军的下文。

果然,胡永军用老大哥的口气说道:

“文化馆是不需要我们每天来上班的,我一上午就在逛街。”

张启故作一脸惊讶,问道:

“在……大街上?”

胡永军笑著说:

“对啊!在文化馆上班,就是逛大街!”

看张启民没听懂,胡永军抬起下巴,继续说:

“你逛一个月大街,也没人会管你!”

看著张启民错愕的神色,胡永军继续说道:

“不过,一个月里面有一天你是必须要到馆里来的。”

张启民好奇地追问:

“是哪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