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代表全县30万人(2/2)

“王馆长,我之前向胡总编提起过,想到文化馆来做临时工,帮助胡总编,一起编《瀧泉文艺》,不知道能不能……”

王淑兰听了一愣,脑子里想起了这事,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胡永军提起的那人就是眼前这个能在燕京杂誌上发表小说的小伙子。

她沉吟了一会儿,立刻表態道:

“不,我觉得你做临时工不適合……”

张启民颇为诧异,旁边的胡永军呆若木鸡!

王淑兰看了看两人的表情,赶忙解释:

“这件事是我们疏忽了,是我们工作的失职,你到我们馆里来工作没问题!我说的是你不能来当临时工,最起码……是合同工!”

“哦!原来是这样。”

胡永军抢先吐出一口长气。

张启民也把提起的心又放了回去。

“我下午就去局里,把你的事跡向局长亲自匯报!不出意外的话,局里会非常同意!你的工作和工资待遇,我会一併向局里提出来的,你放心好了!”

张启民闻言,一脸诚恳:

“谢谢王馆长!”

王淑兰亲切地说道:

“启民,以后你就放心大胆搞创作,我们都会支持你的,你不仅代表了你个人的创作,你更代表了我们全县30万瀧泉人!”

“我知道了,我一定不断努力,不让王馆长失望。”

张启民表完態后站起来,告別王淑兰。

胡永军从身后追出来:

“事情看来真的有眉目了,真是好事多磨!启民,你现在去哪儿?”

“我先回安仁去,我想回去写作。”

“那也好,你可记得先把给《瀧泉文艺》的小说先写出来!”

“好的,我记著呢!”

文化馆馆长办公室內。

王淑兰已经从最初的激动中走了出来。

刚才事发突然,自己实在是太失態了。

不过,这么大的事,放在谁身上都无法做到不激动。

但是,这个叫张启民的小伙子表现得也太冷静!太沉稳了!完全超出了一个十八岁年龄的小伙子应有的城府。

可能,搞艺术的人就是这样的吧?!

没有一点儿特殊之处,就不是艺术家了。

王淑兰本也是半路出家的,来文化馆工作前,是在一所中学里教数学的,在馆里工作的第三年,赶上老馆长退休,在几位馆长竞爭者无法做到平衡的情况下,她意外当上了馆长。

正是因为半路出家,所以才对馆里的那些“人才”都个个非常尊重,所幸大家也认可她这个半路出家的领导。

当天下午,王淑兰出现了瀧泉县文教局长刘长明的办公室。

本来,文化馆和文教局隔著半条街,王淑兰因为兴奋,出门都没有骑自行车,是直接一路走过去的。

刘长明刚接了一个县里打来的电话,正看著笔记本上的记录。

“王馆长,你来得正好!”

王淑兰不由得愣了一下。

刘长明將屁股左右挪了挪,让身体变得更正一些,眼睛盯著笔记本上的字,嘴里缓缓说道:

“局里接到县里领导的指示,要求我们安排一个人进文化馆工作,听县里领导的意思是这件事必须立刻著手进行……”

耳朵里听著局长的话,却字字都落入了王淑兰的心上!

王淑兰顿时觉得自己好像全身被浇了一桶冷水。